[实用新型]一种工厂化高密度鲟鱼养殖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438928.3 | 申请日: | 2014-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01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 发明(设计)人: | 彭锴;彭日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南源头活水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41700 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桃***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厂 高密度 鲟鱼 养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种渔业养殖装置领域,尤其是一种工厂化高密度鲟鱼养殖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鲟鱼的人工养殖在我国广大农村得到了大力发展,极大丰富了民众的菜篮子。然而,在鲟鱼人工养殖的具体过程中,由于养殖户文化程度、技术水平诸多方面的原因,没有很好遵循鲟鱼的内在自然生产规律,造成浪费水源、人力和饲料以及生长缓慢、死亡的现象较为普遍,究其原因,主要就是鲟鱼养殖池的构造及其装置不科学合理。现行鲟鱼人工养殖池,尤其是工厂化高密度鲟鱼养殖池,主要存在三方面的缺陷与不足:一是池中水流旋转流动的速度即转速没有一个可操作把握的标准。众所周知,自然界中的野生鲟鱼喜欢在流动的水域中逆流游动,鲟鱼的人工养殖池当然也要具备这个条件,但现行人工养殖池中的水流转速快慢的控制一直是困扰养殖户的难题,造成鲟鱼生长过慢和死亡;二是鲟鱼养殖池底坡度没有掌握一个适宜和最佳的数据标准。为了提高养殖密度、节约用水、提高饲料利用率和降低清污洗池的人工成本,现行的鲟鱼养殖池基本都是锅底形状的圆池,由于锅形池底的坡度不合理,造成浪费饲料、水源和人力,粪便等残留物不能及时排出池外,造成水体污染;三是进、排水管口径匹配和安装位置不合理,造成水流冲击力不足、风阻过大和操作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行鲟鱼养殖池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适应鲟鱼生存环境、符合鲟鱼生长规律、成倍提高饲料利用率、粪便等残留物自动清洗、提高饲养密度、提高成活率、加快生长速度的工厂化高密度鲟鱼养殖池。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厂化高密度鲟鱼养殖池,鲟鱼养殖池的中上部为圆柱体状养殖池体,鲟鱼养殖池的下部为圆锥体状养殖池体;在.圆柱体状养殖池体的上部的一侧安装有一个可调节进水管角度的进水管,在圆锥体状养殖池体的底部中心部位安装有一根可调节出水量的出水管;其特征在于:
圆柱体状养殖池体的内直半径R 与圆锥体状养殖池体的高度H 的坡度比值为:100:5-100:6,最优选的圆柱体状养殖池体的内直半径R 与圆锥体状养殖池体的高度H 的坡度比值为100:5.5;
圆锥体状养殖池体的底部中心部位的出水管6的管径为进水管管径的2倍;进水管管径为水压在0.14Mpa时,进水管阀门开到最大,3小时能够注满鲟鱼养殖池的水来确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按照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鲟鱼养殖池斜底坡度、进出水管口径匹配与安装位置、养殖用水旋转速度,可使养殖池斜底坡度和养殖用水旋转速度达到适宜的组合配置。体现出以下优点:
1、按以上组合配置,饲料在水中可停留40分钟至60分钟,而饲料在水中浸泡60分钟基本不再含有诱食香味,鲟鱼不再摄食,在60分钟时间内,池中鲟鱼也基本摄食完毕。从而可达到成倍提高饲料利用率,残留饲料又能及时排出池外的效果。
2、以上组合配置,池中残留物基本上在60分钟内都可以排出池外,从鱼苗进池到商品鱼出池都不需人工清污洗池,从而达到节约人工成本的效果。
3、以上组合配置,池中水流旋转速度正符合鲟鱼逆流游动的流速,遵循了鲟鱼内在的自然生存规律,为其生长发育创造了一个优良的环境。流速过快造成鲟鱼应激反应大,消耗体能,生长发育速度慢存活率低。流速过慢造成鲟鱼缺少刺激,生长发育不良,存活率也低。
4、按照以上配置,由于池中残留污染少,可以节约用水,增加饲养密度,提高生长速度和存活率。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案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1.鲟鱼养殖池,2.进水管,3.圆柱体状养殖池体,4.圆锥体状养殖池体,5.圆锥体状养殖池体的高度H,6.出水管,7.圆柱体状养殖池体的内直半径R。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施例一是一种工厂化高密度鲟鱼养殖池1,鲟鱼养殖池1的中上部为圆柱体状养殖池体3,鲟鱼养殖池1的下部为圆锥体状养殖池体4;在.圆柱体状养殖池体3的上部的一侧安装有一个可调节进水管角度的进水管2,在圆锥体状养殖池体4的底部中心部位安装有一根可调节出水量的出水管6;其特征在于:
圆柱体状养殖池体的内直半径R 7与圆锥体状养殖池体的高度H 5的坡度比值为:100:5-100:6,最优选的圆柱体状养殖池体的内直半径R 7与圆锥体状养殖池体的高度H 5的坡度比值为100:5.5;
圆锥体状养殖池体4的底部中心部位的出水管6的管径为进水管2管径的2倍;进水管2管径为水压在0.14Mpa时,进水管阀门开到最大,3小时能够注满鲟鱼养殖池1的水来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南源头活水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龙南源头活水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389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