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速电梯电机定子线圈用绕组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38024.0 | 申请日: | 2014-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66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刘明福;冯一兵;宋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申茂电磁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2 | 分类号: | H01B7/02;H01B7/17;H02K3/3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胡美强 |
地址: | 20132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电梯 电机 定子 线圈 绕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绕组线,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高速电梯电机定子线圈用绕组线。
背景技术
科技的进步加快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包括建筑设计、施工技术、建筑材料和设备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高层建筑大幅增加,高速电梯的市场不断加大,而现有高速电梯电机定子线圈用的绕组线耐高压、耐电晕性能较差。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920042418.3)提供了一种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烧结铜扁线,由于上述专利中的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烧结铜扁线只是在铜扁线上做的改进,这种绕组线不能适用于圆铜线的应用场合,例如高速电梯电机定子线圈的绕组线,而在适用圆铜线的场合为了防止电晕的发生,若仍然适用一层聚酰亚胺薄膜绕包的方式,由于圆铜线的截面为圆形,区别于矩形截面的铜线之处在于,聚酰亚胺薄膜在矩形截面的铜线上绕包结构更为稳定,而直接绕包于圆形截面的铜线则更容易产生缝隙进而增加电晕的发生,还有可能在部分薄膜破损断裂后带动其他部分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时为了克服现有的高速电梯电机定子线圈用绕组线耐高压、耐电晕性能较差且不适用于圆形截面铜线的缺陷,提供一种耐高压、耐电晕性能更好且结构更为稳定的高速电梯电机定子线圈用绕组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高速电梯电机定子线圈用绕组线,其特点在于,其包括一铜线、一第一聚酰亚胺层和一第二聚酰亚胺层,所述铜线的直径为1.39mm且截面为圆形;
所述第一聚酰亚胺层由一聚酰亚胺膜按照与所述铜线的轴心线方向夹角45°的绕包形成;
所述第二聚酰亚胺层由另一聚酰亚胺膜按照与所述铜线的轴心线方向夹角135°在所述第一聚酰亚胺层外周绕包形成;
所述聚酰亚胺膜的朝向所述铜线的一面均附着有一粘结剂融着层,且所述聚酰亚胺膜的厚度为0.019mm。
也就是说,圆形的铜线外绕包有两层聚酰亚胺,且聚酰亚胺膜的绕包方向是垂直的,这样一来,其结构相对于单层绕包更为稳定,由于绕包方向垂直在被施加同一方向的外力的情况下,总有一层绕包相对的安定性更好。
另外,考虑到厚度的问题,目前常用的聚酰亚胺膜的厚度在0.038mm左右,因此本实用新型中,单层的聚酰亚胺膜的厚度为0.19mm,使得总厚度依然为通常的厚度,不会影响使用。
较佳的,所述第一聚酰亚胺层烧结熔合于所述铜线上,所述第二聚酰亚胺层烧结熔合于所述第一聚酰亚胺层外。
此处,通过烧结熔合的方式,两层聚酰亚胺膜绕包更为稳固的与铜线结合。
较佳的,所述第一聚酰亚胺层和所述第二聚酰亚胺层的绕包的搭接宽度为0.1~0.5mm。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采用两层耐电晕的聚酰亚胺膜作为绝缘材料,层叠的绕包并烧结后熔合在圆铜线上,使得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高速电梯电机定子线圈用绕组线在具良好的耐高压和耐电晕性能的同时,其安定性也得以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高速电梯电机定子线圈用绕组线的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高速电梯电机定子线圈用绕组线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施例的高速电梯电机定子线圈用绕组线的侧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高速电梯电机定子线圈用绕组线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高速电梯电机定子线圈用绕组线包括有铜线1、聚酰亚胺层2和聚酰亚胺层3。
铜线1的直径为1.39mm且截面为圆形。聚酰亚胺层2由一聚酰亚胺膜按照与铜线1的轴心线方向夹角45°的绕包形成。聚酰亚胺层3由另一聚酰亚胺膜按照与铜线1的轴心线方向夹角135°在聚酰亚胺层2外周绕包形成。
聚酰亚胺是综合性能最佳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之一,耐高温达400℃以上,长期使用温度范围-200~300℃,无明显熔点,高绝缘性能,103赫下介电常数4.0,介电损耗仅0.004~0.007,属F至H级绝缘材料。
聚酰亚胺膜的朝向铜线1的一面均附着有一粘结剂融着层,且聚酰亚胺膜的厚度为0.019mm。
聚酰亚胺层2烧结熔合于铜线1上,聚酰亚胺层3烧结熔合于聚酰亚胺层2外。
烧结熔合作业采用真空烧结炉完成,其加热方式可以为电阻加热、感应加热、微波加热等。本实施例考虑到热量控制以及成本等问题,选用感应加热的方式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申茂电磁线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申茂电磁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380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