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牵引线过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36356.5 | 申请日: | 2014-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35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柳海峰;陆伟;朱伟民;欧阳侃;彭亮权;李皓;冯文哲;王大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4 | 分类号: | A61B17/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孙皓;孙昀 |
地址: | 51803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关节 镜下后 交叉 韧带 牵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牵引线过线器。
背景技术
后交叉韧带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对膝关节的运动起着导向和限制作用。目前使用关节镜来重建PCL(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已成为最理想选择,但是由于后交叉韧带的解剖位置较深,且胫骨附着部直接与腘窝部血管神经相邻,后交叉韧带的骨道钻取由于有软组织遮挡,钻取骨道不能在直视下进行,钻取较为困难,因此重建时胫侧骨道操作较为复杂,特别是钻取骨道后,由于软组织的遮挡,因此无论是从前方关节镜入路导入钢丝入骨道,还是从胫骨骨道外口向内口引入钢丝做导线,操作均非常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简化操作、节省手术时间、防止损伤的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牵引线过线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牵引线过线器,包括主杆、可移动杆和带圈钢丝,所述主杆为三角形主体结构,主杆的横行杆为中空圆杆并穿置带圈钢丝,横行杆末端为折弯的延长部分,所述主杆的柄为中空并穿设可移动杆,可移动杆为中空圆杆并与横行杆末端的延长部分对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横行杆长15cm、半径5mm,横行杆末端的延长部分折弯夹角为55°,延长部分长1.5cm。
本实用新型所述可移动杆长15cm、半径5mm,中间可穿行带圈钢丝,可移动杆与主杆的柄通过螺母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带圈钢丝为长25cm的记忆钢丝。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使导线过线技术能简单解决,能简化关节镜下操作、节省手术步骤及时间,防止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牵引线过线器,包括主杆1、可移动杆2和带圈钢丝3,主杆1为三角形主体结构,主杆1的横行杆为中空圆杆并穿置带圈钢丝3,横行杆末端为折弯的延长部分,主杆1的柄为中空并穿设可移动杆2,可移动杆2为中空圆杆并与横行杆末端的延长部分对置。其中,横行杆长15cm、半径5mm,横行杆末端的延长部分折弯夹角为55°,延长部分长1.5cm;可移动杆2长15cm、半径5mm,中间可穿行带圈钢丝3,可移动杆2与主杆1的柄通过螺母连接,可以让可移动杆2调整角度;带圈钢丝3为长25cm的记忆钢丝,能保证在穿过横行杆折弯延长部分时能不折弯及断裂。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流程如下:
1、打好膝关节胫骨骨道后,沿前入路置入主杆,将横行杆的反折延长部卡入胫骨骨道内口;
2、将可移动杆调整角度(与胫骨钻取骨道角度大小一致)后,由胫骨骨道外口插入胫骨骨道,并与横行杆的反折延长部分对吻后,使用螺母固定;
3、将带圈钢丝由主杆穿过可移动杆到达胫骨骨道外口,将牵引线引过圆圈后,再由可移动杆经主杆将牵引线拉出,使得牵引线从胫骨骨道外口引入胫骨骨道内口;
4、最后,牵引线引导肌腱进入胫骨骨道固定,手术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未经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363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长型胆道取石钳
- 下一篇:齿轮联动式神经外科牵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