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臭下水软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36312.2 | 申请日: | 2014-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09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林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和平 |
主分类号: | E03C1/28 | 分类号: | E03C1/28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张一平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臭 下水 软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下水管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防臭下水软管。
背景技术
下水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下水管的上部一般连接有一水槽,当打开水槽底部的挡水旋钮时,臭气就会从下水管中窜出,不仅影响环境,也严重影响了使用者的健康状况与良好情绪,因此,在下水管中安装防臭装置显得尤为必要。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防臭下水管,一般是在下水管的入口处设置一防臭芯,该防臭芯下部通过一复位弹簧铰接有一与下水管的管径相契合的防臭板,当水槽中的水流下时,防臭板会在水流的冲击下相对于下水管打开,以便于废水流入下水管中;没有水流经过时,防臭板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相对于下水管合上,以防止下水管中的臭气上窜;上述防臭芯结构虽然起到了防臭作用,但由于制造材料及结构问题,导致其生产成本较高,且长期使用复位弹簧易损坏,影响使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166094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防臭下水器》(申请号:201020143361.9)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下水塞和下水导管,下水塞可活动的设置于下水导管的进水端处,下水导管内安装有具有挠性的防臭套,防臭套的一端为安装口,另一端为收紧口,防臭套的安装口朝向下水导管的进水端,收紧口为封闭弹性收紧,当废水流下时收紧口被冲开,无废水流下时收紧口自动收紧,以防止臭气上溢。上述结构的防臭套可采用硅胶制成,成本得到有效降低,但是长期使用,特别是夏天较热的时候使用,硅胶制成的防臭套容易粘在一起无法打开,影响使用。
因此,对于目前的防臭下水管,有待于做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使用寿命长的防臭下水软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臭下水软管,包括下水软管及设置于该下水软管上端的第一管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球体及第二管接头,所述第二管接头连接于第一管接头的顶部,所述第一管接头及第二管接头的内周壁上分 别成型有第一凸台及第二凸台,所述的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之间形成为一内腔,所述的球体活动的设置于内腔中;所述第一凸台上成型有一圆形的下水口,该下水口的直径小于球体的外径;所述第二凸台上成型有一能防止球体穿过的进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凸台的上表面与内周面垂直布置。考虑到厨房用下水管流经的废水中经常会携带大量污油,而污油极易附着在塑料制品的表面,长期积累后,球体外壁及第一管接头的内壁上都会附着一层较厚的油垢,使球体与第一凸台之间产生粘力,且球体与第一凸台之间的接触面越大,粘力会越大,从而导致球体在水流作用下难以浮起,影响使用。采用上述设置,第一凸台的上表面与内周面垂直布置,当球体落至第一凸台上,球体与第一凸台之间呈线接触,最大程度的降低了球体与第一凸台之间的粘力。
为了便于装配,所述第一管接头上部的外周面上具有外螺纹,对应的,所述第二管接头下部的内周面上具有内螺纹,所述第二管接头通过上述外螺纹与内螺纹连接于第一管接头的顶部。
较好的,所述第二管接头上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连接用螺纹,以便于装配连接。
在上述各方案中,所述下水软管与第一管接头之间设置有一中空的连接头,该连接头包括第一衔接部和第二衔接部,所述第一衔接部的外径恰好能使其插入下水软管内,所述第二衔接部露出于下水软管的端部且其外径大于下水软管的内径,所述第一衔接部插配在下水软管端部内,所述第一管接头的端部具有内肩,所述第二衔接部的端部抵在该内肩处,所述第一管接头的端部包覆在下水软管端部外,并且,所述第一管接头、下水软管及连接头在连接处熔接为一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将第二管接头、第一管接头及下水软管自上而下相互连接在一起,并利用第一凸台及第二凸台形成一内腔,在该内腔中设置一球体,当有废水流下时,球体在水流的冲击下浮起,废水流入下水软管中;当无废水流下时,球体在自身重力下落至第一凸台上并将下水软管的上端口堵住,使上浮的臭气无法溢出,起到防臭的效果。上述防臭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球体的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采用上述结构的下水管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和平,未经林和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363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