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保CO2捕蚊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35908.0 | 申请日: | 2014-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6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文高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co sub 捕蚊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蚊用品,尤其是涉及一种以CO2为诱捕源的捕蚊器。
技术背景
蚊子除直接叮刺吸血、骚扰睡眠外,更严重的是传播多种疾病。我国的蚊传病有疟疾、淋巴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或登革出血热)四类。蚊媒传播的较重要的病毒病还有黄热病及各种马脑炎等。
目前市面上的灭蚊器主要利用紫外光法诱捕蚊子,效果不佳。因为蚊子的趋光性不强,而趋CO2性强:当环境内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时,通过触角短毛上的化学感受器刺激蚊脑飞行命令中枢而起飞盘绕。而化学方法产生CO2不符合环保理念。本实用新型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碳酸很不稳定,微热即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H2CO3===H2+CO2 t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保CO2捕蚊器,其主要解决现有灭蚊灯捕蚊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环保CO2捕蚊器,包括一个CO2收集释放装置和一个蚊子捕捉装置。
所述蚊子捕捉装置包括一个风机和一个困蚊网兜,其风机中位于困蚊网兜上方。
所述CO2收集释放装置置于困蚊网兜中,为一不透气材料制作的圆管、水槽、小灯泡组成。所述圆管一端开口于风机下,上覆盖滤网,另一端开口于水槽中。所述水槽长条形,中间有顶,两端上方开口。所述小灯泡位于水槽一端。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环保CO2捕蚊器,风机通过圆管将空气鼓入水槽中,空气中的CO2溶解于水中,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水中的碳酸在水槽另一端的小灯泡发出的热量下分解,释放出CO2,使局部CO2浓度升高,吸引蚊子飞到附近盘旋。在附近盘旋的蚊子在风机的作用下随气流进入困蚊兜中,风干而死。由于局部空间增多的CO2来着附近空间,并未增大CO2总量,且空气中CO2浓度可短时间内中和,故对人体无任何危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CO2环保捕蚊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环保CO2捕蚊器,包括困蚊网兜2,困蚊网兜2上装有风机1。由圆管4,水槽5,小灯泡6组成的CO2收集释放装置安装于困蚊网兜2内风机1下方。
所述圆管4一端开口于风机1下方,接受鼓入空气,其上有滤网3避免蚊子入管;另一端开口于水槽5,将鼓入空气导至水中,使空气中的CO2溶解于水中,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述小灯泡6安装在水槽5另一端外侧,以其散发热量催化碳酸分解,释放CO2,提高局部CO2浓度,吸引蚊子。
所述风机1导致的气流流动使吸引至附近的蚊子随气流进入困蚊网兜2。所述困蚊网兜2外侧壁由细网构成,能有效困住蚊子,直至蚊子风干而死。
所述小灯泡6可同时发挥光趋作用,吸引蚊虫。
本实用新型一种环保CO2捕蚊器,达到了有效诱捕蚊子,灭杀蚊子的效果。其捕蚊原理不同于目前市面上的灭蚊灯,捕蚊效果亦明显超越目前市面上的灭蚊灯。本实用新型装置清洁环保,安全有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文高,未经李文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359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
- 下一篇:一种台钓橡皮圈封口快速连接器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