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气净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32745.0 | 申请日: | 2014-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17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张秦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秦龙 |
主分类号: | C10K1/00 | 分类号: | C10K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9053 陕西省榆***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气 净化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化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煤气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炼焦过程产生大量的煤气,由于煤气中含有大量的焦油和萘,冬季煤气中焦油结焦和萘结晶析出,造成煤气管线堵塞,而影响煤气输送,为解决这一问题,加设电捕焦油器,捕集煤气中的焦油和萘。蜂窝式电捕焦油器经过多年在兰炭企业粗煤气净化中的应用,其问题也日益暴露,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煤气中的氧体积分数对其安全使用造成了威胁,因为煤气是易燃易爆的气体,如果煤气中的氧含量超过0.5%,就会在电捕焦油器内就会发生爆炸,针对该问题,本研究主要对现有的煤气净化系统进行了改进设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气净化系统,在煤气管线上加设氧分析仪,当粗煤气中氧含量超过设定值时,切换煤气进入脱氧系统进行脱氧处理,直到粗煤气中氧体积分数达到要求,进入电捕焦油器进行焦油脱除。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煤气净化系统,包括焦炉、初冷器、氧分析仪、脱氧系统和电捕焦油器,所述氧分析仪包括第一氧分析仪和第二氧分析仪,产生粗煤气的焦炉的输出端连接初冷器的输入端,所述初冷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氧分析仪、脱氧系统和电捕焦油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脱氧系统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氧分析仪、火炬和电捕焦油器的输入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电捕焦油器的输入端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上均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脱氧系统包括第一脱氧器和第二脱氧器,第一脱氧器和第二脱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氧分析仪和第二氧分析仪上均设置有自动报警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电捕焦油器通过鼓风机与起净化作用的脱硫塔、洗氨塔和洗苯塔依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洗苯塔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焦炉和煤气柜的输入端。
进一步的,当经过第一氧分析仪的粗煤气氧体积分数小于0.1%时,粗煤气进入电捕焦油器;反之,粗煤气进入脱氧系统;
当经过第二氧分析仪的粗煤气中氧体积分数小于0.1%时,粗煤气进入电捕焦油器;反之,粗煤气进入火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煤气管线上增加氧分析仪,对粗煤气中的氧体积分数进行实时的监测,通过氧分析仪、脱氧系统和电捕焦油器的联合使用,提高了煤气在净化中安全性,增加了电捕焦油器在运行中的连续性生产,因为氧分析仪容易出现故障,将氧分析仪置于电捕焦油器之前,方便拆卸,维修更换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艺流程图。
附图中:1、第一氧分析仪,11、第二氧分析仪,2、脱氧系统,21、第一脱氧器,22、第二脱氧器,3、电捕焦油器,31、第一输入端,32、第二输入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电捕焦油器3在静电除尘装置的运作中对氧气的体积分数要求非常高,氧体积分数一旦超过0.5%就会爆炸,并且过高的氧体积分数对后续工艺也会造成极大的破坏,综合考虑安全因素和提高煤气质量,提出了增加氧分析仪和脱氧系统2的结构设计。
参见图1和图2,一种煤气净化系统,包括焦炉、初冷器、氧分析仪、脱氧系统2和电捕焦油器3,氧分析仪包括第一氧分析仪1和第二氧分析仪11,产生粗煤气的焦炉的输出端连接初冷器的输入端,初冷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氧分析仪1的输入端、脱氧系统2的输入端和设置有阀门的电捕焦油器3的第一输入端31连接,脱氧系统2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置有阀门的第一脱氧器21和第二脱氧器22,脱氧系统2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氧分析仪11的输入端、火炬的输入端和电捕焦油器3的第二输入端32相连,火炬的输入端和电捕焦油器3的第二输入端32均设置有阀门;电捕焦油器3通过鼓风机与起净化作用的脱硫塔、洗氨塔和洗苯塔依次连通,洗苯塔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焦炉和煤气柜的输入端。
当经过第一氧分析仪1的粗煤气氧体积分数小于0.1%时,粗煤气进入电捕焦油器3,反之,第一氧分析仪1上设置的自动报警装置发出警报,粗煤气进入脱氧系统2;
当经过第二氧分析仪11的粗煤气中氧体积分数小于0.1%时,粗煤气进入电捕焦油器3;反之,粗煤气进入火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秦龙,未经张秦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327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粉煤制备及输送系统
- 下一篇:一种气化炉激冷室下降管保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