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开放式连续油管注入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431954.3 | 申请日: | 2014-08-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6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 发明(设计)人: | 丁延柯;王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营天华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19/22 | 分类号: | E21B19/22 |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罗文远 |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放式 连续 油管 注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油工业采油装置及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开放式连续油管注入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连续油管在油田开发中应用十分广泛,在油井冲砂、气举排液诱喷、低渗透油藏压裂、气井的排气采气、修井作业、钻井等领域显示出可带压作业,作业效率高,机械化程度高、安全性好等优势,被油田人誉为万能作业机,随着煤层气的开发,和地下气化采煤技术的发展,现有的连续油管设备不能满足新工艺技术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目前现有的连续油管的井口起下装置—即连续油管注入器的承力支撑架和夹持连续油管的链条都是封闭式结构,连续油管只能从注入器的上端或下端纵向穿入式穿出,连续油管的末端以外的部位无法从注入器内横向脱出。这样就使得一些长期使用连续油管在井下注入流体的井注入器无法从长期处于工作状态的连续油管上取下,注入器在井口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设备利用率低、设备占用等连续油管长期在井工作经济性变差,工艺推广应用受到了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以随时取下或装上的开放式连续油管注入器,不仅提高了利用率,而且大大方便了在使用中出故障的注入器的更换和修理。
本发明提到的一种开放式连续油管注入器,包括外支撑架(1)、内支撑架(2)、驱动链轮(3)、夹持链条(4)、驱动马达(5)、张紧支撑轮(6)、夹持液压缸(7)、夹持压紧轮(8)、张紧液压缸(9)、称重机构(10)、鹅颈(11)、井口支架(12)、绷绳(13),所述的外支撑架(1)、内支撑架(2)组成承力支撑架,所述的内支撑架(2)上安装有驱动链轮(3)、夹持链条(4)、驱动马达(5)、夹持液压缸(7)、张紧支撑轮(6)、夹持压紧轮(8)、张紧液压缸(9)、称重机构(10)形成能将连续油管夹持、驱动连续油管在井内上下运动的核心部分;所述的外支撑架(1)上安装有鹅颈(11),并被井口支架(12)和绷绳(13)固定在作业井口的上方,承载连续油管驱动器的重量和驱动器工作时井内连续油管的载荷;所述的外支撑架(1)设有外支撑架开放口(D),内支撑架(2)设有内支撑架开放口(B);两组驱动马达(5)分别通过两套驱动链轮(3)带动两组夹持链条(4)旋转,且夹持链条(4)内部设有夹持液压缸(7)、张紧支撑轮(6)、夹持压紧轮(8)和张紧液压缸(9),所述的夹持链条(4)上设有半圆形凹槽,两套夹持链条(4)组合在一起形成夹持连续油管的圆形的夹持链条开放口(C)。
上述的内支撑架开放口(B)与夹持链条开放口(C)相对,以方便从在井工作的连续油管脱出或再次进入。
上述的外支撑架开放口(D)设在鹅颈伸出的背面,以方便内支撑架脱出或再次进入;外支撑架(1)被井口支架(12)和绷绳(13)固定在井口上方,用于承受地面盘管器到井口连续油管的重量,为内支撑架夹持或脱离连续油管提供空间。
两组夹持链条(4)的内侧分别设有夹持液压缸(7)和夹持压紧轮(8),夹持压紧轮(8)的外侧与夹持链条(4)接触,夹持压紧轮(8)的内侧与夹持液压缸(7)接触;两组夹持链条(4)的外侧分别设有张紧支撑轮(6)和张紧液压缸(9),所述的张紧支撑轮(6)的外侧与夹持链条(4)接触,张紧支撑轮(6)的内侧与张紧液压缸(9)接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这样在不改变注入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注入器的支撑架的结构型式和夹紧链条位置实现了连续油管在为井下输送流体的同时,注入器可以从连续油管中部任意位置脱离工作中的连续油管。这样不仅提高了利用率,而且大大方便了在使用中出故障的注入器的更换和修理。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A-A结构图;
附图3是本发明的外支撑架的井口固定方式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图;
上图中:外支撑架1、内支撑架2、驱动链轮3、夹持链条4、驱动马达5、张紧支撑轮6、夹持液压缸7、夹持压紧轮8、张紧液压缸9、称重机构10、鹅颈11、井口支架12、绷绳13、内支撑架开放口B、夹持链条开放口C、外支撑架开放口D。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3,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营天华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东营天华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319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