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建筑物的避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31477.0 | 申请日: | 2014-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794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力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力元 |
主分类号: | H01T19/00 | 分类号: | H01T19/00;H01R4/66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37207 | 代理人: | 崔建章 |
地址: | 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建筑物 避雷 装置 | ||
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避雷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建筑物的避雷装置。
二、 背景技术
避雷装置安装在建筑物上,用于防止建筑物被雷电破坏,因此用于建筑物的避雷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建筑用品,在现有的用于建筑物的避雷装置中,还都是直接使用导线来接受雷电,由于雷电产生的电流大,从而使导线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导线熔断,降低了避雷装置的可靠性能。
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物的避雷装置,因此提高了避雷装置的可靠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设置在建筑物上的引雷线、设置为与引雷线联接并且沿与引雷线中心线垂直方向分布的散热装置。
当引雷线进行接受雷电时,引雷线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装置进行散热,由于设计了引雷线和散热装置,在引雷线进行接受雷电时,引雷线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装置进行散发,不再只有引雷线进行散发,防止引雷线熔断,因此提高了避雷装置的可靠性能。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散热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卡扣、连接杆和散热片,引雷线的顶端端部设置在建筑物的顶部并且引雷线的底端端部设置为与建筑物的底部的金属网联接,卡扣设置为与引雷线联接并且设置为与连接杆的端部联接,引雷线设置为两条并且设置为通过卡扣与连接杆的端部分别联接,在连接杆上设置有散热片并且连接杆设置为与建筑物的侧壁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引雷线的截面轮廓线设置为四边形。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连接杆上设置有通孔并且在连接杆的侧面部设置有凹槽。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散热片的侧面部设置为圆球的一部分并且设置为沿连接杆的横向中心线分布。
在本技术方案中,防止引雷线熔断的散热装置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建筑物的避雷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也都是本技术领域中专利文献的通常解释和理解。
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引雷线1、卡扣2、连接杆3和散热片4,
引雷线1的顶端端部设置在建筑物的顶部并且引雷线1的底端端部设置为与建筑物的底部的金属网联接,卡扣2设置为与引雷线1联接并且设置为与连接杆3的端部联接,引雷线1设置为两条并且设置为通过卡扣2与连接杆3的端部分别联接,在连接杆3上设置有散热片4并且连接杆3设置为与建筑物的侧壁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引雷线1的截面轮廓线设置为四边形。
在本实施例中,在连接杆3上设置有通孔32并且在连接杆3的侧面部设置有凹槽31。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片4的侧面部设置为圆球的一部分并且设置为沿连接杆3的横向中心线分布。
通过卡扣2把引雷线1固定在连接杆3上,通过连接杆3与建筑物侧壁联接,使引雷线1沿建筑物的侧壁固定,当引雷线1进行接受雷电时,引雷线1产生的热量通过卡扣2、连接杆3和散热片4进行散热。
引雷线1、卡扣2、连接杆3和散热片4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引雷线1和散热装置,在引雷线1进行接受雷电时,引雷线1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装置进行散发,不再只有引雷线1进行散发,防止引雷线1熔断,因此提高了避雷装置的可靠性能。
2、由于设计了卡扣2和连接杆3,通过卡扣2和连接杆3把引雷线1固定在建筑物上,不再把引雷线1直接固定在建筑物上,提高了引雷线1的固定强度。
3、由于设计了连接杆3和散热片4,通过凹槽31接受雨水和散热片4,提高了散热效果。
4、由于设计了引雷线1,通过两条引雷线1,接受雷电效果好。
还有其它的与防止引雷线1熔断的散热装置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因此在用于建筑物的避雷装置技术领域内,凡是包含有设置在建筑物上的引雷线1、设置为与引雷线1联接并且沿与引雷线1中心线垂直方向分布的散热装置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力元,未经张力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314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