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烧水壶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431016.3 | 申请日: | 2014-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875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 发明(设计)人: | 董文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文博 |
| 主分类号: | A47J27/21 | 分类号: | A47J27/21 |
| 代理公司: | 济南千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2 | 代理人: | 商福全 |
| 地址: | 274000 山东省菏***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烧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烧水壶。
背景技术:
使用目前的烧水壶在烧水时,火焰会从壶底沿着壶壁逸散,造成热量的流失,降低了能源利用率,而且烧水壶烧水结束后壶底的温度过高,若是直接放于木地板和桌面上,会烫坏木地板和桌面。另外,人们平时为了尽可能的提高能源利用率,通常会在烧水的同时煮鸡蛋,鸡蛋在烧水壶里很容易在煮的过程中发生破碎导致水无法使用,同时也给烧水壶的清理增加了难度。还有,烧水壶烧完一壶水紧接着再次加凉水烧第二壶时,位于壶口正上方握着壶把的手会被壶内的残余热量所伤,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烧水壶,它结构设计合理,可有效避免火焰从壶底沿着壶壁逸散,提高了能源利用率,而且烧水壶烧水结束后,可直接放于木地板和桌面上,不会烫坏木地板和桌面,另外烧水的同时可煮鸡蛋,并且不需担心因鸡蛋破碎导致壶内的水无法使用的问题,不会增加水壶的清理难度,一壶水烧完紧接着再次加凉水烧第二壶时,不需担心手会被壶内的残余热量所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烧水壶,包括壶体,在与壶嘴相对的壶体一侧沿圆周方向设有顶部开放设置的环形容纳盒,所述环形容纳盒可拆卸的安装于若干个设置在壶体外侧的支撑架上,在环形容纳盒两端上部分别设有一提手,在壶体的壶底外边缘处沿圆周设有一圆锥台形的隔热罩,在壶口两侧的壶体上分别设有一壶把,两壶把的中部分别设有相配合的卡槽和卡块。
所述隔热罩为一石棉板罩。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结构设计合理,可有效避免火焰从壶底沿着壶壁逸散,提高了能源利用率,而且烧水壶烧水结束后,可直接放于木地板和桌面上,不会烫坏木地板和桌面,另外烧水的同时可煮鸡蛋,并且不需担心因鸡蛋破碎导致壶内的水无法使用的问题,不会增加水壶的清理难度,一壶水烧完紧接着再次加凉水烧第二壶时,不需担心手会被壶内的残余热量所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壶体,2、环形容纳盒,3、支撑架,4、提手,5、隔热罩,6、壶把,7、卡槽,8、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2所示,一种烧水壶,包括壶体1,在与壶嘴相对的壶体1一侧沿圆周方向设有顶部开放设置的环形容纳盒2,所述环形容纳盒2可拆卸的安装于若干个设置在壶体1外侧的支撑架4上,在环形容纳盒2两端上部分别设有一提手4,在壶体1的壶底外边缘处沿圆周设有一圆锥台形的隔热罩5,在壶口两侧的壶体1上分别设有一壶把6,两壶把6的中部分别设有相配合的卡槽7和卡块8。
所述隔热罩5为一石棉板罩。
使用本实用新型烧水壶烧水的同时可煮鸡蛋,只需将鸡蛋放于环形容纳盒2内,并向环形容纳盒2内添加适量的水即可,当然环形容纳盒2还可用来热牛奶等其他食物。鸡蛋煮好后,通过提手4将环形容纳盒2从壶体1上取下,然后再将壶内的开水倒入暖壶内。倒水时,为了方便提壶,可以将两壶把6通过卡槽7和卡块8的卡合使两壶把6连接为一体。使用本实用新型烧水壶煮鸡蛋不需担心因鸡蛋破碎导致壶内的水无法使用的问题,不会增加水壶的清理难度。
烧水壶放于炉子上烧水时,隔热罩5可将火焰包围于隔热罩5内,避免火焰从壶底沿着壶壁逸散,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同时,隔热罩5因为采用石棉板制成,具有高度耐火性和绝热性,所以将烧水壶放于木地板和桌面时,不会烫坏木地板和桌面。
一壶水烧完紧接着再次加凉水烧第二壶时,将两壶把6分离,两手分别握着壶把6提着烧水壶,手不再位于壶口正上方,手不会被壶内的残余热量所伤。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文博;,未经董文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310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