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磁导航无人驾驶公共交通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30644.X | 申请日: | 2014-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73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罗峰;胡凤鉴;李现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0 | 分类号: | G08G1/00;G01C21/34;G05D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宣慧兰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航 无人驾驶 公共交通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驾驶领域和公共交通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磁导航无人驾驶公共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地面公共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有公共汽车、有轨电车、出租车、轻轨、地铁等。公共汽车,有轨电车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低,乘车费用低,但车速较慢,且需逐站停靠,运输效率较低,易堵车;出租车载客灵活,但乘车费用较高,中途虽不停靠,但是仍避免不了堵车;轻轨、地铁速度快,不会堵车,方便城市大客流量运输,效率较高,但是仍需逐站停靠,且造价极为昂贵,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
在封闭道路内运行的磁导航无人驾驶公共交通系统则综合了以上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其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低,仅需要在现有道路上做简单改动;能够将乘客点对点直达运输至目的地,不会堵车;既能满足大客流量运输的要求,减缓交通堵塞,又能满足个人个性化的需求;其智能化程度较高,可实时调整运力,运输效率高;在封闭道路内运行确保车辆更安全、有序;适用于机场、公园、住宅区、火车站、校园等客流量较大的街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磁导航无人驾驶公共交通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磁导航无人驾驶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封闭车道、磁导航无人驾驶车辆、车站和远程监控中心,所述的封闭车道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栅栏、外侧护栏、车辆位置信息探测通信设备和磁通装置,所述的封闭车道为双向双车道,所述的磁通装置埋设在车道的每条单向车道中心线沿线上,所述的磁导航无人驾驶车辆搭载磁导航自动驾驶设备,所述的车站包括停车场和车站触摸屏。
所述的车道的单向车道间还设有道间护栏。
所述的磁通装置包括通电电缆或磁钉。
所述的磁导航无人驾驶车辆的左面设有车门。
所述的磁导航无人驾驶车辆在正对车门位置设有2个可收放的座位。
所述的封闭车道交汇处采用“T”型交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一、低成本,车道与车辆之间无机械导轨连接,可在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做简单修改,降低了投资成本与运营费用;
二、高效率,采用点对点运输,加快了运营速度,提高了运输效率;车辆小巧灵活,既能满足大客流量运输,减缓交通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封闭车道从人行天桥下通过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封闭车道从隧道中通过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磁导航无人驾驶车辆结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磁导航无人驾驶车辆结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磁导航无人驾驶车辆结构左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系统运营示例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车道终端一般车站进站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车道终端一般车站出站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车道终端环形车站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途车站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车辆运行间距保持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T”型交汇点交通示意图。
其中:1、栅栏,2、护栏,3、车辆位置信息探测通信设备,4、埋设有磁钉或者电线的封闭车道,5、人行天桥,6、地面,7、车轮,8、车门,9、站立区,10、座位,11、车站,12、“T”型交汇点,13、停车位,14、车站触摸屏,15、出站方向,16、进站方向,17、主干道,18、支干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封闭道路内运行的磁导航无人驾驶公共交通系统。磁导航无人驾驶公共交通系统由封闭车道4、车辆位置信息探测通信设备3、车站11、远程监控中心组成。如图6所示,乘客在选择目的车站后,请求的乘车信息传输到远程监控中心,由远程监控中心自动调度可分配车辆,可分配车辆收到调度指令后自动驶入乘客所在处车站的停车位13,到达目的车站后,车辆驶入目的车站空闲停车位,等待乘客下车,乘客下车后,该车辆便可接受新一轮的调度。
如图1所示,封闭车道为双向双车道,车道中心线沿线埋设磁钉或者通电电线,也可在车道两边护栏2中埋设通电电线;车道两边均安装可探测车辆位置信息并与远程监控中心通信的设备,以保证系统能够实时地、准确地确定每个车辆在车道中的位置。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306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