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级生态景观型复合人工湿地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30466.0 | 申请日: | 2014-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11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戴振国;姜延鹏;吕世鹏;夏鸿翔;杨秀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山大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763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级 生态景观 复合 人工 湿地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级生态景观型复合人工湿地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大。而农村的污水处理系统,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及当地群众环保意识不高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农村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造成河流、水塘污染,致使周边水环境严重恶化,并进一步威胁群众的身体健康。“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强调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河道综合治理和污水综合治理。2013年11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指南》的出台,使农村污水治理再度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它利用系统中基质-水生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经过基质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的分解等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
自上世纪70年代,由Kickuth提出“根区法”到80年代开始的人工湿地的应用,再到现在被广泛应用,各国学者从未间断对人工湿地的机理和工艺进行研究和论证,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尤其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人工湿地具有传统二级生化处理无法比拟的投资低、运行费用低、处理量灵活、能耗低、维护简单等优点。尽管很多农村地区采用了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但是存在受气候变化影响、运行不稳定、易堵塞等问题导致大部分湿地闲置或废弃,同时还存在占地面积大、占用农田耕地以及景观效果差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直接建设在污水沟或低水位河道,且采用填料逐级递减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液下进水,结合独特的植物配置方式,可有效的解决现有人工湿地技术存在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级生态景观型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具有防堵塞、不占用农田、无动力等特点,同时美化周围的环境,充分发挥其生态学和美学的意义。
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级生态景观型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包括至少两级处理单元,上级处理单元的液面高于相邻下级处理单元的液面,上级处理单元与下级处理单元之间设有跌水堰,所述处理单元由一个生态滞留塘与一个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在水流方向上依次连通而成;所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包括依次连通的布水渠、潜流池和集水渠;所述布水渠上设有多个布水渠进水口和多个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进水口;所述集水渠上设有多个集水口;所述潜流池体由上到下依次为植物、种植土和填料。
所述生态滞留塘长宽比为3:1-10:1,深度为50-100cm。
所述种植土厚度为15-25cm;所述布水渠进水口均匀分布于种植土下面5-20cm,两个进水口间距5-200cm,进水方式采用液下进水;所述集水口均匀分布于距离集水渠底5-20cm,相邻两个集水口的间距为5-200cm。
所述布水渠、潜流池和集水渠由混凝土或浆砌石砌成。
所述填料为浅层填料,厚度为30-60cm,填料为碎石、建筑垃圾、卵石和高炉渣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
所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进水口位于种植土下部和填料的上部。
所述处理单元为三级,所述填料的粒径在一、二、三级处理单元中逐级递减,一、二、三级处理单元填料粒径分别为50-80cm、30-50cm、10-30cm。
所述处理单元为不低于三级时,所述填料的粒径在处理单元中逐级递减,一、二、三级处理单元填料粒径分别为50-80cm、30-50cm、10-30cm,三级以后的处理单元中的填料粒径为10-30cm。
所述上级处理单元的液面比相邻下级单元处理的液面高10-30cm。
所述潜流池体内植物为芦苇、香蒲、千屈菜和美人蕉,采用环状分层式配置,由内到外依次是芦苇、美人蕉、香蒲和千屈菜。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级生态景观型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现有技术进行优化组合,并且从结构上进行优化设计,结合实际运行的情况,发现具有以下优点:
因地制宜、不影响河道行洪、投资少、建设简单、管理方便、无动力运行、延缓填料堵塞时间、不占用耕地、有机污染物和氮磷去除能力强、景观性强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框架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
图4为集水口示意图;
图5为进水口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山大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山大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304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水体净化装置
- 下一篇:新型平板膜生物反应器曝气组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