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除气转子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28778.8 | 申请日: | 2014-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29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王魁久;王征;王涛;王勇;王宇时;王雪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魁久 |
主分类号: | C22B21/06 | 分类号: | C22B21/06;C22C1/02;C22C21/00;C22B9/05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0 | 代理人: | 余长江 |
地址: | 100055 北京市宣***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熔炼铸造设备,尤其涉及铝工业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气转子。
背景技术
除气转子用于铝及铝合金精炼时的熔体除气,通过孔道输入除杂用的精炼气体(一般为惰性气体),然后通过转子的旋转将精炼气体打散形成铝熔体除气用的气泡。现有除气转子的材质一般选用石墨、碳化硅复合氮化硅及钛酸铝等材料,具有以下缺点:不耐熔体铝液的冲刷、磨耗、不耐热冲击,工作中产生转子基体破碎、开裂,使用寿命短,通常只有20天到50天,需要经常停机、停生产线,更换、检修转子,既影响生产的连续、有序进行,同时造成批量生产质量不稳定,成本增加,又给操作者人身安全造成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除气转子产品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气转子,应用于铝工业生产,具有更好的性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方案是:
一种除气转子,其材质为氮化硅陶瓷材料;包括一转杆及与转杆一端通过螺纹连接的一转子;
所述转子径向均布若干通气槽;
所述转杆具有一中心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通气槽为半封闭型。
进一步地,所述转子为圆盘状。
进一步地,所述转子径向均布若干搅拌齿,所述搅拌齿的形状是渐开螺旋线型的。
进一步地,所述通气槽的数量为4~8个。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齿与通气槽数量相同,且布置于二相邻通气槽之间。
如上所述,通过采取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除气转子可替代现有:石墨、碳化硅复合氮化硅、钛酸铝等材料的同类产品,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氮化硅材料可耐1500度高温,800度以下均可以保持原有强度,耐热冲击、耐熔融金属腐蚀、高硬度、高强度、耐磨耗、电绝缘,低导热性、化学性能稳定,几乎不与熔融铝液发生反应,因其升温时不会与氧气发生反应而挥发,与石墨石墨、碳化硅复合氮化硅、钛酸铝等材料的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更高的使用寿命。可广泛应用于铝型材、铝箔、低压铝铸造等生产领域,具有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且属于绿色环保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子的正视图。
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子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气转子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
如图1至4所示的除气转子,其材质为氮化硅陶瓷材料;包括转杆及与转杆端通过螺纹连接的一转子;所述转子径向均布6个通气槽;所述通气槽为半封闭型。所述转杆具有一中心通孔。所述转子为圆盘状。所述转子径向均布6个搅拌齿。所述搅拌齿两侧为弧形,一侧弧形弧度大于另一侧弧形弧度。当然,根据不同的工况,通气槽及搅拌齿的数量也可以从4~8个之间选取,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做限制。
除气工艺流程
工作原理:在保温炉和铸造机之间放置除气装置,在除气处理池中,惰性气体通过转杆的中心孔通入熔融的铝液中,通过旋转的氮化硅转子将吹入铝合金熔体的氮气或惰性气体切碎,形成大量的弥散气泡,使铝合金液与氮气或惰性气体在处理池中充分接触,根据气压差和表面吸附原理,气泡在熔体中吸收熔体中的氢,以及吸附氧化夹渣(大的以碰撞的方式,小的以径向拦截方式)之后上升到熔体的表面形成浮渣。而铝合金熔体从除气装置的出口(设在浮渣下部)流向铸造机,铝合金液连续进入除气装置,氮气连续吹入,随着净化处理的不断进行,达到净化铝合金液的目的。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除气转子,其转子与转杆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安装更换快捷、使用方便;通气槽是半封闭型的,保证转子的整体强度,延长使用寿命;转子的搅拌齿(叶片)是渐开螺旋线型的,便于更好的分散气体。氮化硅材料是采用气压、热压或热等静压方法生产的,具有更佳的性能。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前述的实施例描述如上,但其并不能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做些许的改动与修饰,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魁久,未经王魁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287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