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油冷却器座及机油冷却器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27133.2 | 申请日: | 2014-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40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田丹;李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5/00 | 分类号: | F01M5/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13113 | 代理人: | 刘谟培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油 冷却器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机油冷却器的安装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机油冷却器座;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机油冷却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机油冷却器是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关键零部件,其既参与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又参与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在传统汽车发动机设计中,由于机油冷却器既参与油路又参与水路,因此,机油冷却器与发动机缸体之间的连接管路较多,导致发动机外观凌乱,管路走向复杂,进而造成发动机装配工序复杂,且容易出现漏点;由于发动机的出水总管一般安装在缸体出水口,同时总管有多个分支用以连接暖风进水管路、机冷回水管路等,此种结构导致出水总管模具复杂,承受压力大。此外,由于采用外置的连接管路,较长的管路会造成发动机润滑油路的压损增大,致使发动机出现不必要的功率损耗,也影响了润滑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减少机油冷却器与发动机缸体之间外置的连接水管数量的机油冷却器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机油冷却器座,包括座体,在座体的底部设有与发动机的出水管路连通的缸体出水口,在座体的顶部设有通过连通总管路而与缸体出水口连通的出水管接口;在座体内设有与机油冷却器的进水口连通的进水管路,以及连通于机油冷却器的出水口和连通总管路之间的回水通道;在座体上设有与连通总管路连通的暖风进水通道。
采用如上方案,将发动机缸体与机油冷却器之间的连接水路以及暖风进水通道均收容布置在座体内,避免了外置管路引起的复杂凌乱现象,有效的提高了发动机装配效率,尽可能的避免了泄露现象的发生。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座体内设有连通于缸体出油管路和机油冷却器进油管路的进油通道,以及连通于缸体的回油管路和机油冷却器的出油管路的回油通道。通过将机油冷却器的进油管路和出油管路同时集中在座体内,进一步的提高了座体的集成性,尽可能的减少外置管路的数量。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靠近缸体出水口的座体上设有水温传感器安装孔。通过将水温传感器安装孔设置在座体上,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机油冷却器座的集成效果。
此外,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了一种机油冷却器安装结构,包括机油冷却器、发动机缸体,所述的机油冷却器通过与其固连的如上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座固定设置在发动机缸体上。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减少了发动机缸体与机油冷却器之间外置连接管路的数量,间接的提高了发动机的装配效率,且尽可能的避免了泄露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底部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顶部视图;
图3为图1的A-A向视图;
图4为图2的B-B向视图;
图5为图4的C-C向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中:
1、机油冷却器座;101、座体;102、缸体出水口;103、出水管接口;104、连通总管路;105、回水通道;106、机冷进水口;107、机冷出水口;108、进油接口;109、机冷进油口;110、机冷出油口;111、暖风进水通道;112、水温传感器安装孔;2、发动机缸体;3、机油冷却器;4、出水总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机油冷却器座1,由图1结合图2所示,其包括座体101,如下描述的各通道均设置在座体101内。具体来讲,在座体101的底部设有与发动机的出水管路连通的缸体出水口102,对应于缸体出水口102,在座体101的顶部设有出水管接口103,由图3所示,在底座101内,设有连通于缸体出水口102和出水管接口103的连通总管路104;连通总管路104整体成直角折线形,由发动机的出水管路流出的水通过缸体出水口102进入到连通总管路104内后,可由出水管接口103处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271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嵌入式DPF柴油发动机排放后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机油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