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转动功能的连接组件以及照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26846.7 | 申请日: | 2014-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42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巨扬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21/30 | 分类号: | F21V21/30;F21V23/04;F21S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董彬;孟纲 |
地址: | 5234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转动 功能 连接 组件 以及 照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提供转动功能的连接组件以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现有照明装置包括有一壳体、一发光源以及一灯罩,发光源设置于壳体内,且用以输出照明光线,而灯罩设置于壳体上且位于发光源的前方,用以保护发光源。当现有照明装置被驱动时,发光源获得电力而输出照明光线,使照明光线通过灯罩而被输出于现有照明装置之外。
当现有照明装置设置于不同位置时,其发光源必须调整其角度以控制其照明范围。举例说明,当现有照明装置被设置于墙面上时,其发光源必须往下转动约45度,以调整其照明范围为接近于人体可经过的范围。而当现有照明装置被设置于天花板上时,其发光源则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而调整其角度。然而,现有照明装置的发光源一般仅可进行单一轴向的转动,于某些情况之下,仅可进行单一轴向转动的现有照明装置不足以控制其照明范围涵盖所希望照明之处。
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第201892177号的多角度照明灯以及第201944777号的可聚光和散光的工作灯,其皆公开用于灯具的角度调节结构,而可调整灯具的角度。然而,于该角度调节结构的运作过程中,角度调节结构难免发生磨耗,故该角度调节结构仍具有改善的空间。
因此,需要一种具有多重转动功能的连接组件以及照明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所造成的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多角度转动功能的连接组件以及照明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转动功能的连接组件,用以连接一第一主体以及一第二主体,使该第一主体可相对于该第二主体进行转动,该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连接于该第一主体;该第二连接部的一第一端连接于该第二主体,且该第二连接部的一第二端连接于该第一连接部,用以相对于该第一连接部转动,该第二连接部包括引导部、盖体以及限位结构,该引导部设置于该第二连接部的该第二端;该盖体覆盖于该第二连接部的该第二端以及该引导部,且该盖体具有一导槽,使该引导部部分伸入于该导槽;该限位结构位于该第二连接部的该第二端且接近于该引导部,用以与该第一连接部卡合而限制该第二连接部的转动;其中当该第一主体相对于该第二主体转动,且该限位结构与该第一连接部卡合时,该引导部可于该导槽内滑动,使该第二连接部沿着该导槽的设置方向转动。
较佳地,该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连接于该第一主体,且该第一壳体具有一第一肋条,该第一肋条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一内表面上,用以与该限位结构卡合而限制该第二连接部的转动;该第二壳体的一第一端连接于该第一壳体,且与该第一壳体之间形成一容纳室,而该第二连接部的该第二端穿过该第二壳体的一第二端且伸入于该容纳室而连接该第二壳体以及该第二连接部;其中当该第二连接部相对于该第一连接部转动时,该第二连接部的该第二端于该容纳室内转动。
较佳地,该第二壳体包括一开孔,该开孔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该第二端上,使该第二连接部的该第二端穿过该开孔而伸入该容纳室;其中该第二连接部的该第二端呈一球体形状。
较佳地,该第一连接部还包括防水元件以及抵顶元件,该防水元件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该第二端上且接近于该开孔,用以密封该第二连接部的该第二端与该开孔之间的一间隙,而避免一外来液体通过该开孔;该抵顶元件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该第二端上且与该防水元件接触,用以抵顶该防水元件,而使该防水元件密封该间隙。
较佳地,该抵顶元件具有一第二肋条,该第二肋条设置于该抵顶元件的一表面上,用以与该防水元件接触而提升抵顶该防水元件的一抵顶力量,且该第二肋条是与该抵顶元件一体成型。
较佳地,该第一肋条是由该第一壳体的该内表面延伸而形成,且该第一肋条是与该第一壳体一体成型,抑或,该第一肋条是藉由一固定手段而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该内表面上,且该固定手段包括一黏着剂、螺丝锁合以及结构卡合中的至少一者。
较佳地,该第二连接部还包括一凹槽,该凹槽设置于该第二连接部的该第二端,用以容纳该引导部于其中,而固定该引导部于该第二连接部的该第二端,且该引导部具有一凸出部,该凸出部位于该引导部的一第一端上,用以伸入该导槽中。
较佳地,该凸出部是由该引导部延伸而形成,且该凸出部是与该引导部一体成型,抑或,该凸出部是藉由一固定手段而设置于该引导部上,且该固定手段包括一黏着剂、螺丝锁合以及结构卡合中的至少一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巨扬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巨扬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268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散热的路灯
- 下一篇:聚光匀光成像光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