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炉出钢口砖及具有其的电炉炉体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426624.5 | 申请日: | 2014-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8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 发明(设计)人: | 崔家冀;夏永甲;芮学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马钢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C5/52 | 分类号: | C21C5/52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永生 |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炉 出钢口砖 具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炉炼钢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炉出钢口砖及具有其的电炉炉体。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炉炉体上的出钢口砖对应炉膛上部设置,出钢口砖的出钢通道为水平通道,电炉炼钢完成后,氧化渣是覆盖着钢水上部,在出钢过程中会伴随着大量氧化渣进到钢包内。
氧化渣中含有大量的氧及脱氧时随CO气泡上浮的夹杂物,这些物质不及时去除分离,大量氧化渣进到钢包,在后期精炼过程中会重新返回到钢液中,对钢锭质量将产生严重的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炉出钢口砖及具有其的电炉炉体,以达到减少氧化渣出钢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电炉出钢口砖,包括出钢口砖本体,所述出钢口砖本体内设有出钢通道,所述出钢通道为斜孔,所述斜孔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的高度低于所述出液口的高度。
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设在出钢口砖本体相对的两个面上。
所述出钢口砖本体为长方体结构。
所述斜孔的倾斜角度为18-20度。
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的高度差为40-60mm。
该电炉炉体,在电炉炉体上设有如上述所述电炉出钢口砖,所述进液口与炉膛内的熔池底部相对应,所述出液口与炉膛外的出钢槽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将具有斜度的出钢口对应熔池底部设置,在摇炉出钢过程中,钢水通过炉膛底部的出钢口流出到出钢槽,而氧化渣是覆盖着钢水上部,不会随着出钢口流出,减少在出钢过程中随钢流带入精炼钢包的氧化渣,提高钢液纯净度,使钢锭产品的品质得到极大改善。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出钢口砖侧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出钢口砖正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炉炉体出钢口处示意图。
图中:1.出钢口砖本体、11.斜孔、12.进液口、13.出液口、2.熔池底部、3.出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该电炉出钢口砖,包括出钢口砖本体1,出钢口砖本体1为长方体结构,尺寸规格可为500mm×500mm×300mm,结构简单,便于炉体砌筑。
出钢口砖本体1内设有出钢通道,形成出钢口,其中,出钢通道为斜孔11,斜孔11包括进液口12和出液口13,进液口12的高度低于出液口13的高度,进液口12和出液口13之间的高度差为40-60mm,优选的,高度差H为50mm;斜孔11的倾斜角度为18-20度,优选的,斜孔的倾斜角度a为18.4度,氧化渣是覆盖着钢水上部,不会随着出钢口流出,减少在出钢过程中随钢流带入精炼钢包的氧化渣。进液口12和出液口13分别设在出钢口砖本体1相对的两个面上,便于形成直线通道,其中,斜孔的孔径D为160mm,钢流稳定顺畅。
该出钢口砖的材质为镁碳砖,形成的出钢口砖具有以下指标,具体见表1。
表1为出钢口砖的理化指标表
该出钢口砖能满足20吨电炉炉体性能参数要求,可与炉膛内的镁碳砖无缝匹配。
如图3所示,该电炉炉体,电炉出钢口砖设置在电炉炉体下部,使其炉膛内的出钢口下移至熔池底部2,即斜孔的进液口12与炉膛内的熔池底部2相对应,斜孔的出液口13与炉膛外的出钢槽3相对应。
每个电炉炉体使用两块出钢口砖,每块出钢口砖交错相拼,每块出钢口砖厚度为300mm,使其出钢口处炉体厚度L为600mm。
在摇炉出钢过程中,钢水通过炉膛底部的出钢口流出到出钢槽,而氧化渣是覆盖着钢水上部,不会随着出钢口流出,减少在出钢过程中随钢流带入精炼钢包的氧化渣,氧化渣最后留在炉膛的内部,实现分离。
提高钢包使用寿命,减少钢包由于氧化渣碱度不够造成对渣线的侵蚀,且可有效提高电炉系统的经济效益。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马钢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马钢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266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掀背门式汽车及其后盖总成
- 下一篇:一种车顶辊压流水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