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器微型端子防溃PIN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25007.3 | 申请日: | 2014-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45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景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龙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24 | 分类号: | H01R13/24;H01R13/40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21530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微型 端子 pin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指涉及一种连接器微型端子防溃PIN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小体积的连接器,其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其微小,其整体结构比较薄弱,受力容易变形,目前常规使用的产品结构为:其导电端子伸出绝缘本体后反向折弯形成弹性接触部,由于导电端子前沿悬空,露在绝缘本体外部,在组装和测试时,操作人员的手套容易勾到导电端子上,导致导电端子溃Pin不良,影响连接器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微型端子防溃PIN结构,该连接器微型端子防溃PIN结构能够有效避免在组装和测试时导电端子溃PIN不良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接器微型端子防溃PIN结构,包括绝缘本体和导电端子,若干导电端子收容在绝缘本体内,绝缘端子一端伸出绝缘本体一侧表面后向绝缘本体方向折弯,该折弯部形成该导电端子的弹性接触部,所述绝缘本体一侧表面上形成若干与各个端子位置和大小匹配的凹槽,各个导电端子一端的端部恰伸入该凹槽内,且该凹槽能够容纳整个导电端子的弹性接触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上分布有两排对称布置的导电端子,绝缘本体上凹槽为侧边开口,且上、下贯穿的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子折弯部形成开口朝向绝缘本体的三角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子一端形成有镂空部,还设有一与导电端子折弯部同向折弯的接触PIN,该接触PIN一端与导电端子一端的端部固定连接,该接触PIN另一端部恰伸入导电端子的镂空部内,所述该接触PIN拐点到绝缘本体的距离大于导电端子的拐点到绝缘本体的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PIN另一端的端部恰伸入到绝缘本体凹槽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绝缘本体上设置凹槽,将导电端子前沿的端部没入凹槽内,避免操作人员接触到导电端子端部,起到防溃PIN的效果,同时,还在导电端子一端设置特殊的镂空结构,通过在导电端子一端设置接触PIN,使接触PIN拐点高度高于导电端子拐点高度,使接触PIN拐点成为导电端子的弹性接触部位,增强了连接器导电端子的接触弹性,加大了导电端子弹性接触部变形量,保证连接器使用稳定性好,又通过将接触PIN端部没入导电端子的镂空部和绝缘本体的凹槽内,避免操作人员接触到接触PIN端部,避免其溃PIN,保证了连接器的良品率和使用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2中A-A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使用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使用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使用状态图;
图7为现有技术立体图;
图8为现有技术主视图;
图9为现有技术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连接器微型端子防溃PIN结构,包括绝缘本体1和导电端子2,若干导电端子2收容在绝缘本体1内,绝缘端子一端伸出绝缘本体1一侧表面后向绝缘本体1方向折弯,该折弯部形成该导电端子2的弹性接触部,所述绝缘本体1一侧表面上形成若干与各个端子位置和大小匹配的凹槽3,各个导电端子2一端的端部恰伸入该凹槽3内,且该凹槽3能够容纳整个导电端子2的弹性接触部,通过将导电端子2端部没入绝缘本体1的凹槽3内,避免在组装和测试时导电端子2端部与操作人员手套接触,进而起到防溃PIN的作用,有效的避免了人为因素导致的导电端子2溃PIN风险,保证连接器正常使用。
所述绝缘本体1上分布有两排对称布置的导电端子2,绝缘本体1上凹槽3为侧边开口,且上、下贯穿的结构,该结构便于导电端子2的组装。
所述导电端子2折弯部形成开口朝向绝缘本体1的三角形结构,该结构使得导电端子2端部沿其延伸方向顺向折弯,便于成型,且形成三角形结构,其整体结构稳定性强,不易变形损坏,且方便没入绝缘本体1的凹槽3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龙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龙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250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SIM卡信号传输端子防刮卡结构设计
- 下一篇:卡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