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折叠自行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23923.3 | 申请日: | 2014-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42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曹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巨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1713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折叠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折叠自行车。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技术中自行车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车体有一些如脚蹬、车把等外伸的零件使单量自行车的占地面积较大,在运输过程中增加了运输成本,也不利于仓库存储,现有的折叠自行车可以解决在这一问题,但该折叠自行车主要针对的问题是折叠后体积变小,携带方便,因此为了使车体折叠后能有更小的体积,其结构往往非常复杂,因此制造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折叠自行车,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型折叠自行车,包括前叉杆、后叉架、鞍座、前叉折杆、倒V型车架和固定梁,所述前叉折杆一端与所述前叉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倒V型车架的一端铰接;
所述倒V型车架另一端与所述后叉架固定,所述鞍座固定于所述倒V型车架上;
所述前叉折杆上具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固定梁一端与所述倒V型车架铰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侧面具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前叉折杆与所述固定梁之间由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的第一固定螺栓固定。
进一步,所述前叉杆上具有第二连接孔,所述前叉折杆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侧面具有第二螺纹孔,所述前叉折杆与所述前叉杆之间通过穿过所述第二螺纹孔的第二固定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体可以折起,车体体积减少约30%,减少了运输成本和存储成本,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轮;2-后轮;3-前叉杆;4-后叉架;5-倒V型车架;6-鞍座;7-前叉折杆;8-固定梁;9-第二固定螺栓;10-第一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折叠自行车,包括前叉杆3、后叉架4、鞍座6、前叉折杆7、倒V型车架5和固定梁8,前叉折杆7一端与前叉杆3连接,另一端与倒V型车架5的一端铰接;
倒V型车架5另一端与后叉架4固定,鞍座6固定于倒V型车架5上;
前叉折杆7上具有第一连接孔,固定梁8一端与倒V型车架5铰接,另一端穿过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侧面具有第一螺纹孔,前叉折杆7与固定梁8之间由穿过第一螺纹孔的第一固定螺栓10固定。
折叠时将第一固定螺栓10松开,将前叉折杆7向上翻折,此时前叉折杆7以其与倒V型车架5的铰接点为中心转动,固定梁8向斜下方伸出第一连接孔,当前叉折杆7翻折至极限位置后将第一固定螺栓10紧固,此时车体体积减少约20%。
前叉杆3上具有第二连接孔,前叉折杆7一端穿过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侧面具有第二螺纹孔,前叉折杆7与前叉杆3之间通过穿过第二螺纹孔的第二固定螺栓9连接。将第二固定螺栓9松开后使前叉折杆7向斜上方伸出第二连接孔,此时前叉杆3向内靠近鞍座6方向,这样使车体体积将进一步减小约10%。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巨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巨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239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