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声探头隔离套和超声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23234.2 | 申请日: | 2014-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70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汪宗昱;吴胜楠;么改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8/00 | 分类号: | A61B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南毅宁;桑传标 |
地址: | 10019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 探头 隔离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具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超声探头隔离套和超声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超声波检查是医疗中常用的检查方法,其是利用人体对超声波的反射来对人体内的器官、组织等进行观察。
在利用超声探头进行检查时,为了排除超声探头与被测体之间的空气,便于超声波的传输,需要在超声探头与被测体之间涂敷耦合剂。然而,由于超声探头和耦合剂均不是无菌的,因此,直接与人体接触可能会造成细菌感染,不利于患者的健康。尤其是需要严格无菌操作的手术区域更不可能将耦合剂直接涂敷于检查部位,必需设法隔离。此外,如果直接将耦合剂涂敷在人体上,在进行完超声检查之后,还需要人工将该耦合剂擦除,从而为用户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无菌操作的超声探头隔离套和包括该超声探头隔离套的超声检测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声探头隔离套,该超声探头隔离套包括无菌套主体和无菌固封体,所述无菌套主体形成为空心结构,用于容纳超声探头,以及所述无菌固封体形成为封闭式结构,并且被设置在所述无菌套主体的底部,以及在该无菌固封体中填充有耦合剂。
优选地,所述无菌套主体形成为筒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无菌套主体的材料为塑料。
优选地,所述无菌套主体的底部形成为开放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无菌固封体的材料为乳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超声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声探头隔离套;以及超声探头,该超声探头被伸入到所述超声探头隔离套的所述无菌套主体中,并压置在所述无菌固封体之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可以将超声探头套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声探头隔离套内,从而可以避免超声探头与人体直接接触。由于所述超声探头隔离套包括无菌套主体和无菌固封体,因而使得该超声探头隔离套整体是无菌的。这样,可以实现在利用套有无菌的超声探头隔离套的超声探头进行超声检查时的无菌操作,从而避免感染,利于人体健康。此外,由于无菌固封体形成为封闭式结构,因而可以使得耦合剂被完全固封在该无菌固封体中。这样,一来可以减少耦合剂的流动性,二来可以避免耦合剂直接与人体接触,从而进一步降低感染几率,保证无菌操作。操作完成之后,也无需人工擦除该耦合剂,从而为用户带来便利。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超声探头隔离套和超声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超声探头隔离套 2无菌套主体 3无菌固封体
4耦合剂 5超声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等通常是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声探头隔离套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定义的,具体地可参考图1所示的图面方向。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方位词只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超声探头隔离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超声探头隔离套1可以包括无菌套主体2和无菌固封体3,所述无菌套主体2形成为空心结构,用于容纳超声探头5,以及所述无菌固封体3形成为封闭式结构,并且被设置在所述无菌套主体2的底部,以及在该无菌固封体3中填充有耦合剂4。
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可以将超声探头5伸入到超声探头隔离套1的无菌套主体2内,从而可以避免超声探头5与人体直接接触。由于所述超声探头隔离套1包括无菌套主体2和无菌固封体3,因而使得该超声探头隔离套1整体可以是无菌的。这样,可以实现在利用套有无菌的超声探头隔离套1的超声探头5进行超声检查时的无菌操作,从而避免感染,利于人体健康。此外,由于无菌固封体3形成为封闭式结构,因而可以使得耦合剂4可以被完全固封在该无菌固封体3中。这样,一来可以减少耦合剂4的流动性,二来可以避免耦合剂4直接与人体接触,从而进一步降低感染几率,保证无菌操作。操作完成之后,也无需人工擦除该耦合剂4,从而为用户带来便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未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232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心电信号采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神经内科专用的叩诊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