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23023.9 | 申请日: | 2014-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67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吴维亮;祁建明;麦兆舜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48 | 分类号: | H01R13/648;H01R13/631;H01R13/63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64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头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插头连接器,特别是一种结构小、且能够实现正向、反向插接的插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连接器大都是单方向插入,这就要求使用者在插接的过程中需要先判断方向再进行插接,对使用者来说极其不方便,易于损坏连接器,于是各生产厂家纷纷采取各种办法改进电连接器的结构来方便使用者,实有必要对现有的常规结构进行改进,以设计一种可实现正向、反向插接的插头连接器。
现有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是直接设置在外壳上,但对于外型尺寸较小的电连接器来说明,就很难将接地端子直接设置在外壳上了,因此需要对传统电连接器的结构进行改进,以适应在外型尺寸较小的电连接器上装设接地端子的需要。
现有电连接器为了能够锁住对接连接器,防止对接连接器脱落而于包覆连接器外的金属外壳上撕裂一对弹片,而实现以上目的;然该设计的缺陷在于,该电连接器的防电磁干扰性能变弱,干扰连接器的性能。
是以,如何改善现有技术的缺陷,是目前本技术领域中所亟欲改善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插头连接器,其能实现正向、反向插接;其能够在较小连接器中实现接地,增强插拔力;其可在防止对接连接器脱落的同时能增强防电磁干扰性能。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及包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有基体及自基体向前延伸形成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设有一插接空间,且围设该插接空间的顶壁、底壁及两侧壁,该顶壁、底壁分别设有复数端子槽道;所述的导电端子模组包括有设置于该顶壁端子槽道的上端子模组及设置于该底壁端子槽道的下端子模组,均设有固定于绝缘本体的固定部、沿固定部向一端延伸形成突伸于该插接空间的弹性接触部、自固定部向另一端延伸并露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 其在:该上、下端子模组结构相同,且该上、下端子模组的弹性接触部呈上、下两排相对称设置;该插接部设有与该插接空间相贯通的通孔,还设有一锁扣端子,该锁扣端子设有固持于绝缘本体的固持部,自固持部延伸并通过该通孔突伸于该插接空间的锁扣弹片,及沿固持部向另一端延伸并露出绝缘本体的尾部;该插接部设有一与该插接空间相贯通的组装槽,还设有一接地弹片,该接地弹片设有组装于该组装槽的组装部,连接该组装部的连接部,及自连接部弯折延伸并凸伸于该插接空间的弹性部,该弹性部较该弹性接触部更远离该基体。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双向插接,亦能够在超薄电连接器中实现接地之功效,亦能够实现锁住对接连接器的同时增强该连接器的防电磁干扰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之分解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之分解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之分解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之分解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之组合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对接插座连接器之分解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对接插座连接器之分解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对接插座连接器之分解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对接插座连接器之分解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对接插座连接器之组合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与对接插座连接器之组合立体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与对接插座连接器之组合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与对接插座连接器之另一方向组合剖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 插头连接器
1 绝缘本体 10 基体
11 插接部 111 顶壁
112 底壁 113 侧壁
110 插接空间 1110 组装槽
1111 端子槽 114 通孔
2、3 上、下端子模组 20、30 上、下端子组
201、301 固定部 202、302 弹性接触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230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