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乌龙茶自动包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22829.6 | 申请日: | 2014-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32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陈荣山;王海斌;洪斌毅;庄慧萍;陈晓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清雅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2 | 分类号: | A23F3/1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乌龙茶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乌龙茶自动包揉装置。
背景技术
包揉是珠形乌龙茶造型的特有工序,对茶叶的香气和滋味有重要影响。它是将杀青后的茶青用布包成茶球,通过滚压搓扭等作用力将茶叶塑造成紧结卷曲的颗粒状外形,包揉的过程能进一步损伤茶青的组织,挤出茶汁,促进茶叶非酶性氧化作用,从而提高茶汤的香气、滋味。目前常用的乌龙茶包揉工序仍处于单机作业的半机械化水平,需经过速包、平板包揉、解块筛末、加热干燥、定包等工序,涉及速包机、平揉机、解块筛末机、烘干机等设备。同时该过程需要循环反复十几甚至三十几次操作,耗时长达5-10小时方能达到乌龙茶颗粒状外形的效果。而采用压揉技术制得得茶叶普遍存在质量、品级严重下降的问题,比如毛茶色泽较暗、冲泡展叶过快、不耐泡等问题,因此针对茶叶的特性,设计一种有效的乌龙茶自动包揉捻设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包揉工序处于单机作业,工作效率低,且压揉工艺制得得茶叶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乌龙茶自动包揉装置,包括一两端设有开口的滚筒,所述滚筒两侧设有可封闭滚筒并相向运动的一对包揉压板,所述压板内侧相对设有若干个可旋转的中部揉捻杆,所述揉捻杆上设有凸起的揉骨凸部,所述一对包揉压板外侧均设有驱动包揉压板相向运动的驱动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或液压缸。
进一步的,所述包揉压板外形与滚筒开口相一致,包揉压板共有两层,所述揉捻杆插入压板两层内,揉捻杆插入压板内的一端设有齿轮,所述包揉压板上设有驱动齿轮转动的驱动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位于同一侧揉压板的多个揉捻杆齿轮相互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相对设置的揉捻杆沿纵向错位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结构简单合理、自动化程度高、揉捻效果佳,克服了现有中包揉茶球过程中压揉工艺制得得茶叶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滚筒,2-驱动装置,3-包揉压板,4-揉骨凸部,5-揉捻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乌龙茶自动包揉装置,包括一两端设有开口的滚筒1,滚筒1两侧连接有转轴以带动滚筒转动,所述滚筒1两侧设有可封闭滚筒并相向运动的一对包揉压板3,所述压板3内侧相对设有若干个可旋转的中部揉捻杆5,所述揉捻杆上设有凸起的揉骨凸部4,所述一对包揉压板3外侧均设有驱动包揉压板3相向运动的驱动装置2,所述驱动装置2为气缸或液压缸。包揉压板3外形与滚筒1开口相一致,即将,包揉压板3共有两层,所述揉捻杆5插入压板3两层内,揉捻杆5插入压板3内的一端设有齿轮,所述包揉压板上设有驱动齿轮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位于同一侧揉压板的多个揉捻杆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相对设置的揉捻杆沿纵向错位设置。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待揉捻茶青倒入滚筒1中,两个包揉压板3内移与滚筒装置1形成密闭包揉空间。滚筒装置1启动进行慢速转动,同时两个包揉压板3做反向转动且由驱动装置2推动向内作相像移动,揉捻杆5也由包揉压板3内部此轮装置带动,随包揉压板3的转动而转动。当两个包揉压板3与滚筒装置1形成一个包揉空间后,驱动装置2停止移动,由包揉压板3和揉捻杆5对茶青进行揉捻和压揉。包揉完成后,由液压装置2带动两个包揉压板3向外移动至滚筒装置1边缘,滚筒装置1进行快速转动,包揉压板3和揉捻杆5保持转动,从而打散茶青,完成一次茶青的包揉和解块工序,可多次进行上述操作,实现对茶青的塑形。采用本实用新型装置对乌龙茶进行包揉时,特别是铁观音的包揉,可采用十次包揉,初烘焙,五次复包揉,复烘焙,再进行五次包揉,最后进行烘焙塑形。该工序可完全代替现有常用半机械化操作工艺。在保证茶叶质量的同时很大程度上缩短茶叶初加工的时间和劳动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清雅工贸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清雅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228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旋转扣紧机构
- 下一篇:一种乌龙茶摇青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