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侧气帘系统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22581.3 | 申请日: | 2014-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07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冯静;王广臣;李向东;双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6 | 分类号: | B60R21/26;B60R21/213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侧气帘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侧气帘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车型中的侧气帘,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起爆,气帘展开时会产生极大的冲击力,给乘员的头部造成一定压力,如果乘客为儿童则会对其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如果被撞侧没有乘员,气帘展开会对车内内饰零件造成破坏,增加维修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侧气帘系统及汽车,降低了气帘起爆时对儿童或身体较差的人造成的伤害,也降低了汽车的维修成本。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侧气帘系统,包括:气帘前腔和气帘后腔,以及与气帘前腔连接的前腔导气管;与气帘后腔连接的后腔导气管;设置于前腔导气管与后腔导气管之间,并分别与前腔导气管和后腔导气管连接的集成发生器;以及与集成发生器连接的电子控制单元。
可选地,集成发生器包括:前腔触发器和后腔触发器,前腔触发器和后腔触发器均设有存储药片的存储空间;其中,前腔触发器与前腔导气管连接,后腔触发器与后腔导气管连接。
可选地,前腔触发器的存储空间中的药片剂量小于后腔触发器的存储空间中的药片剂量。
可选地,气帘前腔和气帘后腔相互独立不贯通。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侧气帘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汽车侧气帘系统及汽车,通过电子控制单元控制在不同乘员类型情况下集成发生器的引爆次序,在保护乘员安全的情况下,减少对车内内饰零件的冲击力,降低了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侧气帘系统未爆破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侧气帘系统爆破后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侧气帘系统引爆次序流程图。
其中图中:1、气帘前腔,2、气帘后腔,3、前腔导气管,4、后腔导气管,5、集成发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汽车侧气帘系统,包括:气帘前腔1和气帘后腔2,以及与气帘前腔1连接的前腔导气管3;与气帘后腔2连接的后腔导气管4;设置于前腔导气管3与后腔导气管4之间,并分别与前腔导气管3和后腔导气管4连接的集成发生器5;以及与集成发生器5连接的电子控制单元(ECU)。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针对于一般车型,当车辆发生侧碰时,该汽车侧气帘系统,配合汽车乘员分类系统,该乘员分类系统将采集到的乘客信息输入给电子控制单元(ECU),电子控制单元(ECU)控制集成发生器5的引爆次序,在保证乘员安全的同时,减小了气帘起爆对乘客的冲击力,也减小了汽车内饰受到的破坏力,降低了汽车的维修成本。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集成发生器5包括:前腔触发器和后腔触发器,前腔触发器和后腔触发器均设有存储药片的存储空间;其中,前腔触发器与所述前腔导气管3连接,后腔触发器与后腔导气管4连接;从而可实现气帘前腔1和气帘后腔2不同的引爆次序。
如图3所示,汽车的乘员分类系统对乘客信息进行判断,当未检测到乘客信息时,集成发生器5不引爆;当检测到乘客体重小于一预设值,如36Kg时,电子控制单元(ECU)向集成发生器5的前腔触发器输出第一触发信号,集成发生器5的前腔触发器收到第一触发信号后,引爆存储空间内的小剂量药片,产生的气体通过前腔导气管3对气帘前腔1进行充气;当检测到乘客体重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值时时,电子控制单元(ECU)向集成发生器5的后腔触发器输出第二触发信号,集成发生器5的后腔触发器收到所述第二触发信号后,引爆存储空间内的大剂量药片,产生的大量气体通过后腔导气管4对气帘后腔2进行充气,从而根据乘员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引爆次序。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前腔触发器的存储空间中的药片剂量小于后前腔触发器的存储空间中的药片剂量,当乘员为儿童时,引爆气帘前腔1,降低对乘客的冲击力;当乘员为成人时,引爆气帘后腔2,以更好的保护乘员安全。
可选地,气帘前腔1和气帘后腔2相互独立不贯通,可保证引爆次序的有效性。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225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锁具制动机构
- 下一篇:运动型多用途汽车及其前防撞梁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