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胶囊无菌生产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420155.6 | 申请日: | 2014-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0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 发明(设计)人: | 潘银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益立胶囊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J3/07 | 分类号: | A61J3/07;A61L2/20;A61L2/10;A61L10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韩洪 |
| 地址: | 3125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胶囊 无菌 生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囊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胶囊无菌生产系统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用胶囊装的药物,一般都是对食道和胃粘膜有刺激性的粉末或颗粒,或口感不好、易于挥发、在口腔中易被唾液分解,以及易吸入气管的药。这些药装入胶囊,既保护了药物药性不被破坏,也保护了消化器官和呼吸道。去掉胶囊壳可能会造成药物流失、药物浪费、药效降低。另外,有些药物需要在肠内溶解吸收,胶囊是一种保护,保护药物不被胃酸破坏。医药上指用特种成膜材料(如明胶、纤维素、多糖等)制成的囊状物,把内容物(如粉状、液体状各类药物等)或按剂量装入其中,便于吞服。填充完毕后的胶囊需要通过上料机对其进行输送至下一个工艺环节进行灭菌处理,现有的上料机不能对胶囊进行初步灭菌处理,胶囊的品质有待提高,现有灭菌装置由于胶囊在输送过程中往往以堆积在一起,位于底部的胶囊很难对其进行灭菌处理,导致现有的灭菌设备灭菌效果较差,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灭菌效果好的胶囊无菌生产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胶囊无菌生产系统,能够通过电控箱内的臭氧发生器能给壳体进行臭氧输送,进而对胶囊进行初步灭菌处理,上料轴内的冷却水管能够保证壳体内部处于较低的温度,以提高臭氧的灭菌效果,灭菌装置能够对胶囊进行全方位的灭菌处理,提高胶囊的品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胶囊无菌生产系统,包括上料机和灭菌装置,所述上料机包括壳体、进料箱、电控箱、上料轴、电机和出料箱,所述上料轴安装于壳体内,上料轴上安装有螺旋送料板,上料轴的一端与电机相连接,所述电机安装于电控箱内,电控箱安装于壳体的末端,壳体倾斜放置于水平面上,壳体的一端安装有进料箱,壳体的另一端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出料箱相连接,所述电控箱内安装有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通过输气管与壳体相连接,所述上料轴内安装有冷却水管,所述灭菌装置包括灭菌箱体、传动轴、输送网带、第一紫外灯管、第二紫外灯管,所述灭菌箱体两侧均设有传动轴,输送网带穿过灭菌箱体套装于传动轴上,灭菌箱体一侧的传动轴上连接有减速电机,所述输送网带上设有若干推料板,所述灭菌箱体内安装有若干鼓风机,所述鼓风机位于输送网带的下方,所述灭菌箱体顶部安装有若干第一紫外灯管,灭菌箱体两侧安装有若干第二紫外灯管,所述出料箱位于输送网带一侧的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鼓风机等间距分布于输送网带的下方,每台鼓风机上安装有风机变频器。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紫外灯管对称安装于输送网带的两侧,第二紫外灯管的安装高度高于输送网带的上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电控箱内部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安装有臭氧发生器。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水管呈U型管状安装于上料轴内,壳体上端安装有水箱,冷却水管的一端通过水泵与水箱底部相连接,冷却水管的另一端与水箱顶部相连接,壳体通过支撑架倾斜放置于水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控箱内的臭氧发生器能给壳体进行臭氧输送,进而对胶囊进行初步灭菌处理,上料轴内的冷却水管能够保证壳体内部处于较低的温度,以提高臭氧的灭菌效果,灭菌装置通过输送网带下方的鼓风机将输送网带上的胶囊吹起,同时通过风机变频器来控制鼓风机的风量变化频率,使得将囊在输送网带上实现一起一落的运动,位于灭菌箱体顶部的第一紫外灯管和位于输送网带两侧的第二紫外灯管能够对胶囊进行全方位的灭菌处理,提高胶囊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胶囊无菌生产系统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料机的主视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灭菌装置的主视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灭菌装置的右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益立胶囊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益立胶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201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