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辐条式无内胎车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19915.1 | 申请日: | 2014-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51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曹文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康适达轮圈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21/02 | 分类号: | B60B21/02;B60B21/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胡美强;杨东明 |
地址: | 201714 上海市青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辐条 内胎 车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辐条式无内胎车轮。
背景技术
无内胎轮胎,俗称真空轮胎,原先主要应用于汽车,即主要应用于模压车轮。而摩托车使用的钢丝辐条车轮由于设置有固定钢丝辐条,其密封性能不能保证,因此,钢丝辐条车轮大多使用具有内胎的轮胎。随着技术的发展,无内胎轮胎也逐渐应用于钢丝辐条车轮。
授权公告号CN100588561C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无内胎轮圈及其制造方法。该无内胎轮辋的凹槽的左右两侧接近弯凸部的侧壁上分别焊接设置有便于扣压限位密封材料的左右两侧近边沿、主体呈弯折状、根部边沿呈翘弯状、前部边沿上带朝凹槽下方弯折的扣压弯头的限位搭扣板。由于限位搭扣板需焊接于轮辋上,因此,在制造过程,其制造工序变得复杂,其制造成本也需增加;在使用过程中,又容易出现限位搭扣板脱落的情况,造成钢丝辐条刺穿轮胎而引起车辆安全隐患;此外,如需更换密封材料或更换辐条时,需将限位搭扣板拉开,因此,该无内胎轮圈不适用于多次更换密封材料或辐条。
授权公告号CN20275369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无内胎轮圈。该无内胎轮圈设有突出锥形部,密封件的端部的两分叉端需分别设置于突出锥形部的上部和下部。突出锥形部的设置,既使制造工艺变得复杂,也增加了制造成本;密封件需分别套设于突出锥形部的上部和下部,既提高了车轮安装的难度,增加了工人的时间成本,又不便于更换密封件和辐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制造工序复杂、制造成本高、更换部件麻烦的缺陷,提供一种辐条式无内胎车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辐条式无内胎车轮,其包括一轮胎、一轮辋和一轮毂,所述轮辋和所述轮毂通过多个辐条连接,所述轮胎套设于所述轮辋,其特点在于,所述轮辋上贴合有一密封件,所述轮辋的中间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各设有一第二凹槽,所述密封件包括一本体部和位于所述本体部的两端的翼部,每个所述翼部的下方各设有一凸出部,所述本体部贴合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凹槽过盈配合,所述翼部嵌设于所述轮胎和所述轮辋之间。
密封件的本体部与第一凹槽贴合,在密封件本身的弹力作用下,凸出部与第二凹槽过盈配合,凸出部受挤压后嵌设于第二凹槽内,密封件两侧的翼部设置于轮胎和轮毂之间,这样,轮胎与密封件之间形成一个密闭轮胎空间。充气后,密闭轮胎空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较佳地,所述密封件在所述本体部和所述翼部之间设有一过渡部,所述过渡部为弧状凸起。弧状凸起的作用相当于轮辋凸峰的作用。轮辋凸峰的存在,可以使密封条和轮胎(即外胎)能更好地紧密贴合。
较佳地,所述翼部从与所述过渡部连接的端部向下倾斜3°~10°。翼部向下倾斜,可以提高密封件、轮胎及轮辋之间的密封程度,从而提高了轮胎的密封性能。
较佳地,所述翼部从与所述过渡部连接的端部向下倾斜5°。实验数据表明,翼部向下倾斜5°时,轮胎密封程度最好。
较佳地,所述第一凹槽为U型槽,所述第二凹槽为V型槽,两所述第二凹槽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所述凸出部为V型凸出。第一凹槽为U型槽,易于加工,同时,其与密封件之间具有较长的贴合面,有助于提高密封性能。第二凹槽与凸出部均为V型槽,既易于加工,也易于安装,两者之间的过盈配合有助于提高车轮的密封性能。
较佳地,所述第二凹槽的V型槽的角度为15°~25°,所述凸出部的V型凸出的角度为30°~50°。实验数据表明,采用前述角度时,第二凹槽与凸出部具有较好的贴合度,有助于提高密封性能。
较佳地,所述第二凹槽的V型槽的角度为20°,所述凸出部的V型凸出的角度为40°。实验数据表明,第二凹槽和凸出部分别采用前述角度时,轮胎的密封性能最佳。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车轮的密闭轮胎空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使用时间越长,其密封性能会越来越好;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车轮具有成本低、制作加工及安装方便和更换部件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轮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密封件贴合于轮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康适达轮圈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康适达轮圈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199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滑板车轮毂组件
- 下一篇:适合有导井钻进竖井的掘进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