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小型泵站拍门电磁缓冲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419609.8 | 申请日: | 2014-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0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 发明(设计)人: | 杨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木超 | 
| 主分类号: | E02B5/08 | 分类号: | E02B5/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85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小型 泵站 电磁 缓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的一种带有饺链的止逆阀门,具体的说是一种电磁缓冲拍门。
背景技术
拍门是泵站停机时防止因水体倒流引起水泵逆转的一种带有饺链的止逆阀门,安装在流道出口处,拍门断流时是靠自重实现关闭截断水流的。70-80年代我国建设的拍门绝大多数为自由起落式,这种拍门结构可靠、维护简单、造价低廉。拍门开启角大,阻力小,能耗低,但撞击力大,危及拍门自身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在不更换拍门情况下,通常采用液压或油压来缓冲撞击力,也可以改变门重和结构,如改用双节拍门等,但造价高,维护困难和断流不可靠等问题。也可以选择更好橡胶缓冲,但极大的撞击力使橡胶变形,影响密封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式缓冲装置,从而实现传统拍门缓冲装置造价高或者使用年限低的弊端。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中小型泵站拍门电磁缓冲装置,其主要包括:泵管、拍门、钢丝绳、限位传感器、铰链座、支架、滑轮、电磁铁发生器、导轨、水位传感器、永磁铁、电流控制器、信号放大器、限位开关,所述的泵管上设有支架,所述的支架上固定有滑轮;钢丝绳一处绕于滑轮上,钢丝绳一端固定于拍门末端,另一端固定于电磁铁发生器上;所述的电磁铁发生器设于导轨上,导轨末端固定有永磁铁;
所述的拍门铰接于铰链座上,所述的铰链座上设有限位传感器;
泵管的一处设有水位传感器,所述的水位传感器通过信号放大器信号放大后控制电流控制器;
所述的电磁铁发生器电流大小受控于电流控制器;
所述的限位传感器上安装有限位开关;所述的限位开关控制电磁铁发生器的开、闭电路。
上述的泵管口、拍门上均覆有密封橡胶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智能式控制:拍门外水位越高,水压就高,对拍门的作用力就越大,拍门闭合时的撞击力就越大,电磁缓冲装置是通过感应式数字水位传感器来检查水位高低,输出相应的电流,水位越高时,输出的电流就越大,电流经过信号调理电路转变成电压,电压信号控制电磁铁的电流,电流大,磁场强度大,电磁铁之间排斥力大,缓冲效果越好。普通弹簧、液压、油压缓冲设备的缓冲作用不会随水位变化而变化。贴合性好:电磁缓冲装置是当拍门即将接触密封橡胶时,限位开关断开,切断电磁铁电源,使拍门贴合管口,完成断流;对密封橡胶撞击小,贴合性好。普通弹簧、油压缓冲设备当拍门完全闭合时,反作用力大,不利于拍门与密封橡胶接触。耗能低:开启后,电磁铁通电,电磁排斥力作用,拉动钢丝绳,助力拍门开度,减少出口损失,消耗电能减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小型泵站拍门电磁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小型泵站拍门电磁缓冲装置的电路信号控制原理示意图。
图中 1-泵管,2-拍门,3-钢丝绳,4-限位传感器,5-铰链座,6-支架,7-滑轮,8-电磁铁发生器,9-导轨,10-水位传感器,11-永磁铁,12-电流控制器,13-信号放大器,14-限位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中小型泵站拍门电磁缓冲装置,其主要包括:泵管1、拍门2、钢丝绳3、限位传感器4、铰链座5、支架6、滑轮7、电磁铁发生器8、导轨9、水位传感器10、永磁铁11、电流控制器12、信号放大器13、限位开关14,所述的泵管1上设有支架6,所述的支架6上固定有滑轮7;钢丝绳3一处绕于滑轮7上,钢丝绳3一端固定于拍门2末端,另一端固定于电磁铁发生器8上;所述的电磁铁发生器8设于导轨9上,导轨9末端固定有永磁铁11;
所述的拍门2铰接于铰链座5上,所述的铰链座5上设有限位传感器4;
泵管1的一处设有水位传感器10,所述的水位传感器10通过信号放大器13信号放大后控制电流控制器12;
所述的电磁铁发生器8电流大小受控于电流控制器12;
所述的限位传感器4上安装有限位开关14;所述的限位开关14控制电磁铁发生器8的开、闭电路。
所述的泵管1口、拍门2上均覆有密封橡胶皮。
下面针对工作原理进行一个具体的讲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木超,未经杨木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196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