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废旧电池改造的1号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16284.8 | 申请日: | 2014-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5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娟;张曙坚;李媛媛;应连军;岳贤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1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旧电池 改造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1号电池,尤其涉及利用废旧电池改造的1号电池。
背景技术
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一般用的是可充电的锂电池、镍氢电池,电池中的酸、碱等电解质溶液和重金属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当废旧电池被丢弃在自然界或者是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填埋堆放时,外层金属被腐蚀后内部的重金属和酸碱等泄露出来,进入土壤或水体,然后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的食物链。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废旧电池再利用的重要性,手机等电子产品电池的回收利用不仅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更是节能减排的一项重大措施。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充分回收利用可充电电池。
另一方面,很多家庭中的家用电器,如煤气灶、热水器、收音机等都要用到干电池,但是随着干电池用量的增大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废旧电池改造的1号电池,利用回收的废旧电池改造成可反复充电的1号电池,通过资源的再利用实现变废为宝。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废旧电池改造的1号电池,所述电池包括1号电池外壳、正电极片、负电极片,电池外壳上带有USB充电接口,电池外壳内部固定废旧电池、电路板,电路板上集成降压电路、放电电路、充电电路;废旧电池的正极通过降压电路、放电电路连接1号电池的正电极片,废旧电池的负极连接1号电池的负电极片,USB充电接口通过充电电路连接废旧电池。
优选的电路:所述电路板上集成有保险丝、三个二极管;废旧电池的正极连接保险丝的一端、保险丝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个二极管的正极,第一个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二个二极管的正极,第二个二极管的负极连接1号电池的正电极片;保险丝的另一端还连接第三个二极管的负极,第三个二极管的正极连接USB充电接口的电压输入端,USB充电接口的接地端、1号电池的负电极片均连接废旧电池的负极。
上述废旧电池可采用手机电池、数码相机电池等,当然,所述废旧电池是还具有充放电功能的电池。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号电池外壳内固定废旧电池,通过电路板上的电路降压后连接1号电池的正、负电极片,通过USB充电接口为废旧电池充电后,普通的充电器就能满足其充电的需要,改造后的电池尺寸满足1号电池的外观尺寸,可以作为1号电池使用,使废旧电池变废为宝,节省资源、保护环境。2、配套电路简单可靠,故障率低,产品成本低廉,体积小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电池外壳,2、正电极片,3、负电极片,4、充电接口,5、手机电池、6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的1号电池,是由手机电池改造而来,电池外壳1的两端分别固定正电极片2、负电极片3,电池外壳1、正电极片2、负电极片3组成的1号电池的外形尺寸与标准的1号电池的外形尺寸相同,与标准1号电池不同的是电池外壳1上带有USB充电接口4。
手机电池改造的1号电池的结构如图2所示,电池外壳1内固定有手机电池5、电路板6,当然,电池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电线。
手机电池5的大小应满足可以放入1号电池壳内的要求,手机电池5可以是多个电池组成的电池组,也可以是单个。为了节省资源,也可以采用废旧的手机电池,选用手机电池时,应对废旧手机电池进行筛选。当然也可以采用新的手机电池。
电路板6上集成有降压电路、充电电路、稳压电路、限流保护电路等。
电池外壳1内部的电路原理如图3所示,手机电池5组成串联组成电池组BT1,电池组BT1的正极连接保险丝F1的一端,保险丝F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端为输出端,输出端连接1号电池的正电极片2。保险丝F1的另一端还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USB接口J1的供电电源线引脚VBUS,USB接口J1的接地引脚GND连接电池组BT1的负极,电池组BT1的负极还连接接地端GND,接地端GND连接1号电池的负电极片3。
电路中,保险丝F1起到限流保护的作用,防止电路短路。串联的二极管D1、D2起到降压的作用,电池组BT1输出的电压经过二极管D1、D2降压后输出1.5V的电压,作为1号电池的电压输出端。USB接线端口J1作为电池组BT1的充电输入端,需要充电时,外接电源通过电池外壳1上的USB充电接口4与USB接口J1连接。充电时,二极管D3起到降压、稳压的作用,电池组BT1放电时,二极管D3防止电池组BT1输出电流流向USB接口J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162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