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脱硫吸收塔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11946.2 | 申请日: | 2014-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73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新;刘畅;赵允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0 | 代理人: | 余长江 |
地址: | 10009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硫 吸收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领域,尤其湿法烟气脱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硫吸收塔。
背景技术
目前,在湿法烟气脱硫技术领域,常规的脱硫吸收塔的吸收塔本体,在其喷淋层以上部分的直径与喷淋层以下的部分的直径是上下一致的。随着国家环保标准的提高,已建的湿法脱硫系统存在外排SO2不达标的问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增容改造,但是改造的施工又往往受到场地的限制不能顺利进行。现有脱硫吸收塔的塔径规格导致含硫烟气经过除雾器后排放无法达标,进而导致排到大气中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水滴状的石膏浆液,即出现“石膏雨”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普遍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脱硫吸收塔,其结构尤其适用于对现有脱硫吸收塔进行改造获得,施工不受场地限制较小,且工程量小,易施行;并且能够有效的较少排放到大气中的尾气中的石膏浆液的含量,使脱硫吸收塔的排放达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方案是:
一种脱硫吸收塔,包括一喷淋部,所述喷淋部内设置若干喷淋层;
还包括位于喷淋部上方的一除雾部;
所述喷淋部与除雾部通过一变径部连接;
所述喷淋部的横截面尺寸小于除雾部的横截面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变径部具有一斜度,所述斜度的角度在在96~107℃之间选取。
进一步地,所述除雾部内设有一除雾器。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层的层数为1~7层。
进一步地,所述脱硫吸收塔还包括位于喷淋部下方的一烟气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脱硫吸收塔还包括位于除雾部上方的一烟气出口。
如上述,本实用新型的脱硫吸收塔结构可以通过对现有脱硫吸收塔改造得到。即增加变径部,并具体增大除雾部的横截面,从而满足经过喷淋处理的含硫烟气通过除雾器时的流速达到可控范围,使得除雾器的排放尾气中石膏浆液的含量小于75 mg/ Nm3,达到排放标准, 排到大气中就不会发生“石膏雨”现象。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适用于对现有脱硫吸收塔进行改造,且改造施工不受场地限制,仅在现有脱硫吸收塔的喷淋部上方进行变径改造,即降低改造成本,又能满足国家环保排放标准:烟气携带水滴含量应低于75mg/ Nm3 (干态);且使得除雾器处于良好的工况之下,不仅除雾效果好,且更有利于除雾器的维护,使得系统运行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脱硫吸收塔的局部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除雾部;2-变径部;3-喷淋部;31-喷淋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脱硫吸收塔包括喷淋部3,喷淋部3内设有喷淋层31,喷淋31层的层数为3层。根据工况,喷淋层31的层数可以在1-7之间选取。喷淋部3的上方为除雾部1,除雾部1内设有除雾器(图未示)。另外,本例所举的脱硫吸收塔还具有在喷淋部3下方的烟气入口(图未示)及在除雾部1上方的烟气出口(图未示)。上述结构皆为现有脱硫吸收塔的常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做限制。
除雾部1的横截面尺寸大于喷淋部3的横截面尺寸,二者通过一变径部2连接,所述变径部可以通过焊接、铆接、法兰连接等方式连接二者。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变径部2的斜边母线与竖直方向具有一夹角为105°,即该变径部2的斜度。另外该变径部2的高度为4465㎜,根据工况,这一高度可以自2-6米之间选取。此时喷淋部2的含硫烟气的流速为4.7m/s,除雾部1的含硫烟气的流速为3.8m/s。从而满足含硫烟气通过除雾器时的流速达到可控范围,使得除雾器的排放尾气中石膏浆液的含量小于75 mg/ Nm3,达到排放标准,排到大气中就不会发生“石膏雨”现象。
当然,上述斜度的选取,仅为一优选数值,在实际设计脱硫吸收塔时,该斜度1可根据实际的工况在96~107℃之间选取,其选取的依据为使除雾部的含硫烟气流速处于3.6~4m/s之间,即能够使经过除雾器处理的含硫烟气的尾气中携带水滴状石膏浆液的含量低于75mg/ Nm3 (干态),从而达到排放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大唐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119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滚动膜片式压力平衡的水下压力传感器
- 下一篇:弹簧压力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