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隔离开关的改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11737.8 | 申请日: | 2014-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7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天翔;张辑;刘勇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H31/02 | 分类号: | H01H31/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仓山区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顾克帅;林祥翔 |
地址: | 36102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隔离 开关 改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压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在电力开关设备领域中,隔离开关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其工作原理及结构比较简单,但是由于使用量大,工作可靠性要求高,对电力安全运行的影响均较大。刀闸的主要特点是无灭弧能力,只能在没有负荷电流的情况下分、合电路。但在分合过程中,刀闸容易发生形变和锈蚀,随着使用时间增加,形变和锈蚀将会影响刀闸间的导电性能,另外刀闸变热时静触头变形,与动触头接触面减小,其电阻增大,也会影响刀闸间的导电性能,造成隔离开关接头过热,导致电网事故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刀闸形变对导电性能的影响,提出一种高压隔离开关的改良结构。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隔离开关的改良结构,包括“U”形的静触头和与之活动配合的动触头,静触头设在外壳中,动触头可伸置于外壳中并接驳在静触头中,其特征在于:在静触头于外壳间设有记忆合金弹簧。
所述的记忆合金弹簧为两条,分别架设在外壳与静触头的两个接触片之间。
所述的动触头和静触头的接触面设有镀银层。
所述的动触头为圆弧球体,静触头的接触面为与动触头相适配的圆弧面。
采用上述结构后,在其处于关合状态时,电流流过开关产生高温,记忆合金将会发生形变,使刀闸间的接触更加紧密,增大导电面积,降低接触电阻,降低温度,减少发热。该结构稳定,降低隔离开关动静触头分离时的摩擦,提高隔离开关性能和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刀闸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导动触头杆、2、外壳,3、静触头,4、记忆合金弹簧,5动触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以及图2,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导动触头杆1、外壳2、静触头3、记忆合金弹簧4和动触头5组成。静触头3和动触头5接在导动触头杆1上,接动触头5的导动触头杆1可沿转轴转从从而接驳到静触头3或者从静触头3上脱离。为增加动触头5与静触头3的接触面积,动触头5设为圆弧球状,静触头3的两个接触面设为相对应的圆弧面。在动触头5与静触头3的接触面上镀银(图中未示出)以减小电阻。静触头3设在外壳2内,静触头3与外壳2间设有合金记忆弹簧4,该合金记忆弹簧4可只设一条,为使效果更好,合金记忆弹簧4分别设在静触头3的两条触片与外壳2间。当隔离开关处于关合状态时,电流流过静触头3产生高温,记忆合金弹簧4将会发生形变,向内挤压静触头3,使静触头3与动触头5间的接触更加紧密,接触面积变大,电阻变小;当分闸时,静触头3温度降低,记忆合金弹簧4回复到原来长度,静触头3的两个触片没有受到挤压,动触头5更容易从静触头3脱离出来,减少了磨损,避免了因多次开合造成的刀闸3形变的影响,由此提高了隔离开关安全性能。为减小电阻在动触头5与静触头3的接触面上镀银(图中未示出),这样触头不会因腐蚀而影响导电性,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镀银层不会很快被磨损。
本实用新型在静触头与外壳间增加了记忆合金弹簧,能使隔离开关接头在接头过热时自动降低接头电阻,保证良好的导电性,防止过热导致的事故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形状或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117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