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PTC液体加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11627.1 | 申请日: | 2014-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51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邱庆龄;李金锋;陈武;叶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商学院 |
主分类号: | F24H1/16 | 分类号: | F24H1/16;F24H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tc 液体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尤其涉及一种PTC液体加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暖风机、空调等家电以及供暖系统都会利用PTC加热器技术。PTC加热器大多采用间壁式换热,即PTC加热元件通过管道壁进行热交换,这种方式的换热效果取决于材料本身的导热系数、导热面积和流通时间。普通PTC加热器常用铝制材料,其横截面为了与PTC元件很好贴合而制作成了矩形或长方形占用空间大,流体流动阻力大,换热效率不高、系统能耗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PTC液体加热器,克服了PTC加热器结构复杂,换热效率低的问题,解决了流体在流经弯头时流动阻力大,流动不均匀,增加了热损耗的问题,能实现换挡功能,满足不同功率加热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PTC液体加热器,包括:封闭的壳体;至少一个PTC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以及至少一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是紫铜材质的,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呈螺旋形延伸,所述换热管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均与外界液体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的PTC液体加热器中,所述壳体的内部填充导热介质,所述导热介质为铝。
优选的是,所述的PTC液体加热器中,所述壳体是铝材质的。
优选的是,所述的PTC液体加热器中,所述换热管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轴线呈螺旋形延伸。
优选的是,所述的PTC液体加热器中,所述至少一个PTC加热元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轴线均匀分布,所述至少一个换热管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轴线均匀分布。
优选的是,所述的PTC液体加热器中,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由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封闭,所述进液接头呈管形,具有第一进液端和第一出液端,所述出液接头也呈管形,具有第二进液端和第二出液端;其中,所述换热管的进液端连通至所述第一出液端,所述换热管的出液端连通至所述第二进液端。
优选的是,所述的PTC液体加热器中,还包括:电源;至少一个控制开关;其中,所述至少一个PTC加热元件并联至所述电源,所述控制开关连接在所述PTC加热元件与所述电源的连接线路中,决定所述PTC加热元件与所述电源的连接线路的通断。
优选的是,所述的PTC液体加热器中,所述换热管限定出一呈圆柱形的内部空间,所述PTC加热元件位于所述内部空间中。
优选的是,所述的PTC液体加热器中,所述换热管限定出一呈圆柱形的内部空间,所述PTC加热元件位于所述内部空间的外侧。
优选的是,所述的PTC液体加热器中,所述换热管至少旋转360C。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PTC液体加热器中换热管采用紫铜管,呈螺旋形延伸,减少了加热器的占用空间,减少了加热时间;紫铜管不需弯头连接,液体流动更均匀,降低了液体流动阻力,增大了换热效率;加热器结构简单,后期维修拆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PTC液体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PTC液体加热器的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PTC液体加热器的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PTC液体加热器,包括:封闭的壳体;至少一个PTC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以及至少一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是紫铜材质的,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呈螺旋形延伸,所述换热管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均与外界液体连通。
所述的PTC液体加热器中,所述壳体的内部填充导热介质,所述导热介质为铝。
所述的PTC液体加热器中,所述壳体是铝材质的。
所述的PTC液体加热器中,所述换热管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轴线呈螺旋形延伸。
所述的PTC液体加热器中,所述至少一个PTC加热元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轴线均匀分布,所述至少一个换热管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轴线均匀分布。
所述的PTC液体加热器中,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由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封闭,所述进液接头呈管形,具有第一进液端和第一出液端,所述出液接头也呈管形,具有第二进液端和第二出液端;其中,所述换热管的进液端连通至所述第一出液端,所述换热管的出液端连通至所述第二进液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商学院,未经武汉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116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