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茶叶炒制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411344.7 | 申请日: | 2014-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32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 发明(设计)人: | 施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达敏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52100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叶 炒制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茶叶炒制机。
背景技术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黑茶。其中的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因此较多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绿茶是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
茶叶的传统加工过程中,杀青和揉捻一般在茶叶炒制机内完成,经过凋萎发酵后的鲜茶叶在炒锅内不断翻炒和揉捻,抑制鲜茶叶中所含的活性酶和控制氧化过程,使鲜茶叶的颜色不转红发暗,保证绿茶的色味品质。目前,高档茶叶的炒制基本还是通过手工操作来进行,制茶师根据经验和手法来控制茶叶质量,生产效率很低,且茶叶质量不稳定,受人员因素影响较大。但是现有的茶叶炒制机的替代效果上还不是很理想,不能很好地模拟制茶师的手工翻炒揉捻动作,无法满足高档茶叶的炒制需求,导致茶叶加工效率得不到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操作方便、炒制效果更好的茶叶炒制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茶叶炒制机,包括灶台和机架,灶台上设有炒锅,机架设于灶台一侧,所述机架上设有升降机构,炒锅的上方设有驱动箱,驱动箱后端与升降机构连接,驱动箱的前端设有传动轴,传动轴的下端设有与炒锅配合的锅铲,所述锅铲包括支架、翻铲和揉铲,支架的上端固定在传动轴中部,翻铲和揉铲在炒锅内表面上交叉设置,且翻铲和揉铲的交叉点与传动轴底端连接,翻铲两端和揉铲两端分别与支架的下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翻铲的刀口与炒锅内表面紧贴,揉铲的中心线与炒锅内表面平行设置,且揉铲上套设有若干可转动的揉珠。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滑轨和蜗杆轴,滑轨竖直设于机架靠近灶台的侧面上,蜗杆轴设于滑轨内;驱动箱后端设有与滑轨配合的滑块,驱动箱与蜗杆轴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箱内设有电机、驱动轮组和升降轮组,电机通过驱动轮组与传动轴传动连接,电机通过升降轮组与蜗杆轴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箱内设有气缸,气缸的输出轴上设有啮合架,啮合架的两端设有分别与驱动轮组和升降轮组配合的啮合轮,两个啮合轮与电机输出轴均可啮合且两个啮合轮不能同时与电机输出轴啮合。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可升降的驱动箱带动锅铲转动,翻铲旋转将炒锅内的茶叶不断翻动,揉铲旋转带动揉珠不断在炒锅内滚动从而对茶叶进行揉捻,从而实现茶叶杀青炒制的操作模拟,能有效提高炒制效率和茶叶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灶台; 2、机架; 3、驱动箱; 4、锅铲;
5、气缸; 11、炒锅; 21、滑轨; 22、蜗杆轴;
31、滑块; 32、传动轴; 33、电机; 34、驱动轮组;
35、升降轮组; 41、支架; 42、翻铲; 43、揉铲;
44、揉珠; 51、啮合架; 52、啮合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达敏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未经福建达敏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113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拟车用传感器输出电路
- 下一篇:带锯机性能监控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