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拳击手套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10744.6 | 申请日: | 2014-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33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黄明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明雄 |
主分类号: | A63B71/14 | 分类号: | A63B71/1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拳击 手套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拳击手套组结构,尤指一种组装操作方便的拳击手套组。
背景技术
按,拳击运动是相当好的健身运动之一,然而,拳击运动需要用到拳击手套,而一般运动会产生大量的热气并排出,但习用拳击手套都是塑料套包覆全手及手臂的一部分,除了重量较重之外,闷热也是其一缺点,尤其在炎热的天气下运动时,使用者并不喜欢手部包覆塑料套,因为容易造成湿黏及不适的问题。
此外,习用拳击手套仅具有单纯的拳击出拳功能,没有相关阻尼设计,而单独运动时因为没有阻尼效果,且使用者不断出力挥拳动作,不仅单调无趣,亦使运动效果大打折扣;是故,睽诸前述习知的种种缺失,实有将之作进一步改良之的必要。
本设计人有鉴于目前习用结构仍有改进的地方,所以就从事相关产品的多年产销经验,且针对目前存在的相关问题,深思改善的方法,在经过多次改良测试后,终于创造出一种拳击手套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缘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保弹性绳不会在操作时随意晃动、打结,以确保操作方便、安全性的拳击手套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达到组装方便、费用低廉、节省成本与换装方便效果的拳击手套组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拳击手套组结构,其包括:
一前挡,该前挡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穿孔;
一穿管,该穿管穿设于该前挡的穿孔;
一握把,该握把套设于该穿管的外周缘;
两固定座,该两固定座的一侧一体凸设一具耳孔的耳部,且该两固定座朝向该穿管的一侧分别具有一结合部,各结合部分别固设于该穿管的两端;
两弹性绳,该两弹性绳的两端分别固设一扣具,该扣具扣设于该固定座的耳部的耳孔;
一垫体,该垫体的两端分别具有一连接部,各连接部分别具有两以上的孔洞,各孔洞分别供该两弹性绳的扣具扣设;
两固定件,该固定件由两对合设置的块体所组成,各块体的一侧分别具有两弧形的容置凹部,各容置凹部分别供该弹性绳容置,而借由该两块体的对合固定,使该两弹性绳得以被该固定件固定。
进一步,包括两端部分别具有一凸缘的中空塞套,各塞套分别穿套定位于该前挡的穿孔,使各塞套的凸缘分别靠抵于该穿孔的侧缘。
进一步,该固定座的结合部为凸柱,该凸柱紧密插设于该穿管的内部。
进一步,该固定座的结合部为外螺纹,而该穿管的内部为一内螺孔,该外螺纹得以螺设于该穿管的内螺孔中。
进一步,该固定件的两块体利用超音波固定。
进一步,该固定件的两块体利用各块体上分别设置的定位孔与定位柱插设组装固定。
进一步,该固定件的两块体对合固定于邻近该弹性绳的扣具位置。
进一步,该垫体的顶、底面分别设有若干凹部及凸部。
借此,固定件的两块体对合固定于邻近该弹性绳的扣具位置,使之得以确保该弹性绳不会在操作时随意晃动、打结。当使用者欲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健身运动时,仅需先以手部握住握把,并使握拳的拳头前面凹凸形状与前挡底面凹凸沟纹相配合,使握拳时具有舒适的操作感,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一软质垫体,其可供使用者以站姿或跪姿位于垫体上,或是将垫体靠贴于使用者的背部肩膀处,而可供使用者进行出拳挥击动作,且因垫体与前挡之间分别利用若干弹性绳连设,而具阻尼效果的弹性绳得以使挥拳动作具有适当的阻尼力量,使之得以快速达到运动效果,并可消除蝴蝶袖的手臂赘肉,使整体的健身运动更能发挥,确实可达到组装方便、费用低廉、节省成本与换装方便效果,深具实用性。
以下兹配合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图式进一步说明如下,以期能使熟悉本实用新型相关技术的人士,得依本说明书的陈述据以实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挡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挡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绳与固定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组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操作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前挡10 穿孔11
穿管20 握把30
固定座40 耳部41
耳孔411 结合部42
弹性绳50 扣具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明雄,未经黄明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107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逆变焊机控制系统
- 下一篇:环周旋转式的自动换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