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配药瓶起子盒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10252.7 | 申请日: | 2014-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5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尹安春;林冬梅;徐国君;张姝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尹安春 |
主分类号: | B67B7/44 | 分类号: | B67B7/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1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配药 起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临床护理使用的医用配药瓶起子盒。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药学工艺的发展,为了方便临床用药,制药厂家广泛使用了易分离式的塑料瓶盖的药品外包装。目前临床常见的药物如粉剂:头孢类、青霉素类、阿奇霉素类抗菌素等;部分水溶剂的药液包装如:甘露醇、左氧氟沙星等,甚至越来越多的液体袋如:盐水、糖水等也使用了易分离式的小塑料盖,因此,临床护士总是手动启开瓶盖,特别磨损右手食指,而且随着药品瓶盖面积的增大其易掰开的难度就越大,护士还要随时清理配药桌面启下的瓶盖;另外由于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的针帽连接紧密,也不易拔除,护士要特别固定住乳头与针栓连接处的狭窄部位,才能将针帽取下,介于以上各方面原因,临床护士在配药过程中大批量手动频繁启动瓶盖,或者是要特别固定住乳头与针栓连接处的狭窄部位,均使护士的右手食指长期受到磨损,局部皮肤角质层粗燥、增厚,疼痛,严重时破皮儿,给临床护士造成一定的工作困扰,尤其是在用药量大的科室如:输液室、各种重症监护病房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设计的一种能轻松启掉临床各种常用药瓶的塑料瓶盖和各种铝质青霉素类瓶口,又能够固定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的针栓与乳头连接处、轻松拔除针帽的医用配药瓶起子盒。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
医用配药瓶起子盒,由盒子本体构成,盒子本体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盒子本体前端顶部分别设有一大一小两个起子,与盒子本体内部相通,前端中部设有一“8”字形槽口,槽口内镶嵌有磁性体,前端尾部设有圆形凹槽,凹槽中心部位有一凸起的金属圆锥,所述盒子本体的顶端设有一顶盖,当盒体内部收纳已满时,可通过此顶盖打开盒子,将收集到的瓶盖集中处理,所述盒子本体的尾端设有中空的碗状结构,碗口周边有一十字形切口。
上述医用配药瓶起子盒,其特征在于盒子本体为金属材质构成。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功能齐全,能轻易开启临床中的各种瓶盖,可固定在铁质的配药桌边的边沿上,方便大家灵活取用,节省配药桌面的空间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医用配药瓶起子盒,由盒子本体1构成,盒子本体1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盒子本体1前端顶部分别设有一大一小两个起子2,与盒子本体1内部相通,前端中部设有一“8”字形槽口,槽口内镶嵌有磁性体3,前端尾部设有圆形凹槽4,凹槽4中心部位有一凸起的金属圆锥5,所述盒子本体的顶端设有一顶盖8,当盒体内部收纳已满时,可通过此顶盖8打开盒子,将收集到的瓶盖集中处理,所述盒子本体的尾端设有中空的碗状结构6,碗口周边有一十字形切口7,盒子本体1为金属材质构成;临床具体操作时,可通过起子2开启各种大小不同的 瓶盖,开启的瓶盖会直接调入盒子本体1内部空腔内,青霉素等粉状铝质小药瓶可通过凹槽4和金属圆锥5启开,同时,尾端的十字形切口7可将各种型号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的针栓和乳头连接处卡住轻松拔掉注射器钢针上的护帽,保护医护人员,闲置不用的时候可将本通过磁性体3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铁质的配药桌边沿上或者铁质护理车上,以备随时取用。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尹安春,未经尹安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102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动作电磁脱扣器
- 下一篇:多晶硅还原炉上钟罩的夹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