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穿单双色套管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09036.0 | 申请日: | 2014-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770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刘辉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辉文 |
主分类号: | B23D21/00 | 分类号: | B23D21/00;B23Q7/00;B23Q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巢瑞珏;齐苏平 |
地址: | 342302 江西省赣州***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穿单双色 套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套管机,尤其涉及一种结构合理,操作简单,具有多个送管机构及多个独立气缸推动调节装置的自动穿单双色套管机。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701560.5,公开了一种套管机装置:包括一用于输送套管的套管送管机构,设置在所述套管送管机构前端的用于穿入套管的套管槽,以及设置在所述套管槽前端的、用于调节所需套接套管导线与所述套管槽前端槽口对齐的导线定位机构,并在所述套管槽靠近所述导线定位机构的一侧设置有一用于切割套管的套管切断刀。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20396011.7,公开了一种自动穿套管设备,与绕线机配合使用,该绕线机具有一线轴,它包括固定座,光轴运动台,可沿所述线轴方向往返运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送线机构,设置于所述光轴运动台上远离所述线轴的一端;送管机构,与所述送线机构并排设置于所述光轴运动台上远离所述线轴的一端;压管机构,该压管机构可沿所述线轴方向往返运动地设置于所述送管机构的套管送出端;切管机构,设置于所述送管机构与压管机构之间;切线机构,设置于所述线轴与压管机构之间。
上述发明创造结构不合理,仅有一个送管机构,工作效率落后,缺失或仅有一个气缸推动调节装置,工作精度差,如换其它规格大小套管、铜线调试时送管机构和送线机构要上下左右调试对位压管机构,调试时费时机精度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简单,具有多个送管机构及多个独立气缸推动调节装置的自动穿单双色套管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穿单双色套管机,包括一机架,机架上设有穿套工作台、压管机构及切管机构,穿套工作台上设有送线机构,送线机构侧边设有第一送管机构及第二送管机构,第一送管机构与第二送管机构之间设有一共用的送管驱动辊。
第一送管机构包括第一压管辊、第一支点辊;第二送管机构包括第二压管辊、第二支点辊。
第一压管辊贴靠设置于送管驱动辊一侧,第二压管辊贴靠设置于送管驱动辊另一侧。
第一支点辊一端连接有第一连动杆,第一连动杆另一端一侧设有第一推动气缸,第一推动气缸一侧设有定位块,定位块上设有一定位螺栓,定位螺栓前端开有C型槽,C型槽上连接有定位拉簧,定位拉簧另一端连接于第一连动杆上;第二支点辊一端连接有第二连动杆,第二连动杆另一端一侧设有第二推动气缸,第二推动气缸一侧设有定位块,定位块上设有一定位螺栓,定位螺栓前端开有C型槽,C型槽上连接有定位拉簧,定位拉簧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连动杆上。
送线机构包括一送线驱动辊,送线驱动辊一侧贴靠设有压线辊,压线辊一端通过一连接杆连接有第三支点辊,第三支点辊另一端连接有第三连动杆,第三连动杆另一端一侧设有第三推动气缸,第三推动气缸一侧设有定位块,定位块上设有一定位螺栓,定位螺栓前端开有C型槽,C型槽上连接有定位拉簧,定位拉簧另一端连接于第三连动杆上。
压管机构上设有管槽及压块,压管机构一侧设有管槽调节气缸及压管动作气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通过送线机构输送铜导线,第一送管机构、第二送管机构分别输送不同颜色的套管,套管送入至压管机构中压紧固定,并配合切管机构将套管切断形成小段套管,再通过压管机构移动至送线机构位置,配合送线机构将铜导线穿过套管,以实现自动穿套管,极大提高工作效率;第一送管机构、第二送管机构、送线机构分别各自采用第一推动气缸、第二推动气缸、第三推动气缸对其进行精准的定位控制调节;管槽调节气缸能对管槽的口径大小进行调节,以此适应对不同口径大小的套管进行定位;压管动作气缸驱动压管机构中的压块对进入管槽的已完成定位的套管进行快捷准确的压管动作;第一驱动气缸、第二驱动气缸推动压管机构分别对准第一送管机构、第二送管机构、送线机构,以实现三点精确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穿单双色套管机局部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动穿单双色套管机第一视角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自动穿单双色套管机第二视角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辉文,未经刘辉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090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