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餐具识别结算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08401.6 | 申请日: | 2014-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6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董飞;董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飞 |
主分类号: | G07G1/00 | 分类号: | G07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600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餐具 识别 结算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餐具信息输入、输出、自动结算为一体的系统,可广泛应用于食堂,快捷酒店,可对所售饭、菜进行自动结算,并为就餐者提供饭、菜营养成分汇总数据及所选饭、菜的总热量值,同时提供下次就餐建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在食用自助餐。由于饭、菜品种多,价格多,就餐者所选品种不统一,从而加大了收费人员的劳动强度,造成结算速度慢,结算精确度差,间接增加了就餐时间,并增加了餐厅的运营成本。同时就餐者也不了解自已摄入的营养成份及热量值。这样就较为迫切的需要一种新的售饭系统,以缩短顾客等待时间,减轻员工劳动强度。
当今市面上射频芯片种类较多,考虑到本专利的使用环境(1、内置于餐具中无供电电源。2、需要耐受餐具消毒时候的高温)为此从目前的成本和技术综合角度来看,RFID技术是最合适的。其各种使用环境参数也在此范围之内,因此选用廉价的RFID芯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快捷的就餐方式,精确的结算饭、菜款项,并为就餐者提供所选饭、菜的综合营养成分,总热量值,提供下次就餐建议。
餐具识别结算系统的技术方案是,在餐具的内部,内置加装存储芯片,用于存储饭、菜的价格及主要营养成份含量、热量值的信息。
在售饭平台,有一与餐具RFID芯片相配套的RFID芯片读写器,用于对RFID芯片输入信息及结账时读取信息,刷新器面板有一组按钮,对应按钮事先输入有对应的饭、菜价格及营养成份,热量值。
有一托板滑槽,所选饭、菜在托盘内顺滑槽内推动。在滑槽的一端的内部内置有一读写器探头,当载有饭、菜的托盘经过读写器探头时,读卡器会读取各个RFID芯片的数据。
有一结算设备,刷卡时显示结算金额,及营养成份、热量值。
刷卡器上有一手动按钮,按动该按钮,可打印出消费都所选饭、菜的综合营养成份,热量值,比对不同人群的标准营养值作为参考,并提出下次就餐建议。
本实用新型有结构合理,为人们健康饮食提供参考,是对传统售饭模式的一种创新。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餐具识别结算系统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餐具识别结算系统的逻辑流程图。
附图2为餐具(以碗为例)内置芯片的俯视图(示意图)。
附图3为餐具(以碗为例)内置芯片的侧视图(示意图)。
附图4为该系统的信息读写平台的示意图。
附图5为该系统售卖、显示、结账平台的示意图。
附图概述
本专利中餐具(2)内置有一RFID芯片(1),用于存储数据,设备有一读写器(3),用于对餐具RFID芯片刷新,读写器有数据接口用来自计算机的数据更新,读写器有一显示屏(5-1)可显示当前写入餐具的信息。有一售饭平台,用于摆放待售饭、菜(12),设备有一托盘滑槽(11),宽度与饭托盘(10)相匹配。
有一饭、菜托盘,用于放置饭、菜(10),滑槽的端头的内部内置有RFID芯片读取探头(3-2),用于读取托盘中餐具内的数据,有一与读卡器相连的显示器(5-3),用于显示饭、菜结算价格及综合营养成分,有一结算设备,用于费用结算(7),有一打印机用于打印结算信息和下一餐的食谱建议信息(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餐具识别结算系统的逻辑流程图。
参照图2图3,图中为内置于餐具中的RFID芯片(1),为餐具本身(2)。
参照图4,(1)(2)作用同上述,餐具在传送带(6)的带动下通过信息读写平台,操作人员可以通过键盘(4)输入、通过显示器(5.1)核对录入信息,通过受计算机指令控制的RFID射频芯片读写器(3),批量写入信息到餐具中并由传送带(6)输送到售卖平台。同样的在餐厅内部结算时可以通过传送带(6)通过信息平台,在读写器(3)处录入已经售出的信息,并在显示器(5-1)处合计,经过计算机处理最终可以通过打印机(8)出具经营报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飞,未经董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084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