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市散装商品智能购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08250.4 | 申请日: | 2014-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435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吉建梅;王学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7G1/14 | 分类号: | G07G1/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116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市 散装 商品 智能 购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市散装商品智能购物装置。
背景技术
大型超市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然而传统的散装商品的购买流程复杂,影响了顾客的满意度,同时也使得超市的收益降低。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一些新兴技术也随之问世,诸如早期的蓝牙、红外线以及近期的指纹、声控等等,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热爱,近几年, NFC技术,即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迅速兴起,该技术提供了一套简单的非接触式解决方案,满足并极大地简化了无线设备间的信息交互、内容访问、服务交换等需求,让消费者可以直观便捷地实现交互操作且该通信模块制造成本低、安全性高、兼容性好。如果将NFC技术运用于超市智能购物将极大地方便消费者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目前,在超市中购买散装商品的流程是繁杂且容易出现较多错误的。首先,消费者需要挑选好满意的商品,然后拿到划价处划价并贴上条形码,最后到收银台扫条形码付款。这个流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购物高峰期时,消费者需要排队划价和排队付款,购物时间变得更长。(2)划价工作人员在划价后,部分消费者不满意价格放弃购买,导致超市内到处都是已划好价的散装商品。(3)划价工作人员在贴标签时没有贴好或者消费者在选购其他商品时损坏标签,导致收银台无法扫描条形码只能手动输入序列号,此过程使消费者的排队付款时间变得更长。(4)部分消费者不满意散装商品的价格,随意更换标签,导致超市收入降低。
大型超市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然而消费者增多,传统的散装商品的购买流程复杂,消费者得不到满意的服务。设计一个合理的购物结账付款流程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超市散装商品智能购物装置,通过ARM主控,消费者可以自主购买散装商品、称重、付款,避免排队等待;同时也可以减少超市人力。不仅为购物者带来了便利,也为超市带来了更高的收益。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超市散装商品智能购物装置,包括秤体,还包括设置于秤体内部的主控模块和计费付款模块、与秤体连接设置的传送模块、设置于秤体上的称重模块,秤体上还设置有支架,支架的一端和秤体固定连接,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显示模块,支架的中部还设置有面向秤体上方的商品识别模块,秤体上表面的中心还设置有条形码打印头,秤体的一个侧面还设置有网络通信模块;
其中,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传送模块、称重模块、显示模块、商品识别模块、计费付款模块、网络通信模块、条形码打印头相连,所述网络通信模块还与后台服务器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主控模块采用ARM11处理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的ARM处理器带有可拆卸的储存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的商品识别模块包括摄像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显示模块采用TFT 24位真彩色液晶显示模块,显示模块上还设置有按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的称重模块采用SBWJ称重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
1、传统的散装商品的购买流程复杂,本实用新型采用自动化的购物流程,设计了超市散装商品智能购物装置及方法,有效的解决了该问题。
2、本实用新型购物时,能自动识别选购的商品,为超市减少了人力成本。
3、本实用新型的计费付款模块采用NFC模块,该通信模块制造成本低、安全性高、兼容性好,可用于近距离通信。
4、本实用新型的主控模块采用ARM11 S3C6410,该处理器功耗低、性能高,具有丰富的外设。
5、本实用新型的称重模块采用SBWJ称重传感器,该称重传感器精度高,量程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连接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操作流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秤体,2、称重模块,3、条形码打印头,4、显示模块,5、支架,6、商品识别模块,7、网络通信模块,8、传送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082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