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体探测取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08246.8 | 申请日: | 2014-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705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黎应琴;唐棠;谢素娟;邓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52 | 分类号: | A61B17/5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海华 |
地址: | 40003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体 探测 取针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改进,具体来讲指一种用于探测人体是否遗失有手术用针并将其取出的取针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对病人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几乎都需要用到手术缝合针。在不同的手术下,缝合针的大小和长度是不一样的。在现有的手术过程中,不可否认存在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即手术缝合针有时会遗失在体内,导致找寻困难、费时费力、增加医疗成本,并对病人生命直接影响。事实上,当手术人员发现手术针缺失的时候,本身并不能马上确定是遗留在体内,还是掉落在手术台或其他地方,这时往往需要找寻,如果确实在体内没有发现遗失的手术针,那么便认为遗失在体外,这是让大家放心的一个结果。然而,因为遗失的位置比较隐蔽,或者被其它器脏所遮盖,有时就算遗失在体内也未必能够发现,这样手术针就会长期遗失在病人体内,一直折磨着病人。而且,现有体内手术针往往通过肉眼的方式找寻,无形中增大了找寻难度,如果针很细很短,再加上病人体内脂肪较多,在体液和血水的掩藏下,找寻难度更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检测体内是否遗失有手术用针并将其取出的取针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人体探测取针器,包括管体,管体一端设有金属感应探头,金属感应探头通过信号线与信号灯相连,信号灯位于管体另一端外壁上并在该端外壁上设有控制信号灯的开关,信号线从管体中心孔通过;在管体上位于探头同一端设有用于靠磁力将手术针吸拢的磁性吸头。
所述管体由上下两段构成,上段为直管,下段为平滑弯折的弯管,弯管上端可转动地套在直管下端内并在两者之间设有滚针轴承,信号灯和开关设于直管上端外壁上;弯管下端封闭并形成球头状,金属感应探头和磁性吸头嵌设于弯管下端球头内,金属感应探头和磁性吸头表面与球头表面平齐;在直管内通过轴承和轴承座设有可转动的操作杆,操作杆上端从直管上端穿出并设有方便转动施力的手柄,在弯管上端内固定有杆座,操作杆下端安装在杆座上并位于弯管中心,信号线从杆座中穿过。
所述杆座由同心的内座圈、外座圈以及将内外座圈连接的辐条构成,操作杆下端安装在内座圈上。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手术部位将管体插入人体,利用金属感应探头探测体内是否存在金属件,如果感应到金属存在,信号灯将自动被点亮,直观地告诉工作人员体内有金属器械,再利用磁性吸头将手术针之类的金属件吸住而带出。为了方便观察吸头上是否吸附有金属件,可以配合内窥镜进行观察。在探测和吸取的时候,可以同时转动操作杆,使弯管转动,使探头和吸头能够在比较大的范围内搜寻和吸取,更能够提高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杆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从图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人体探测取针器,包括塑料管体,管体一端设有金属感应探头1和用于靠磁力将手术针吸拢的磁性吸头2,金属感应探头1通过信号线与信号灯3相连,信号灯3位于管体另一端外壁上并在该端外壁上设有控制信号灯的开关4,信号线从管体中心孔通过。不工作的时候,开关关闭,即使感应到金属,信号灯也不会点亮,探测的时候再将开关打开即可。为了不影响病人,本产品由信号灯将探测信号传递出来,而不是蜂鸣器之类的东西。
为了更方便探测,提高探测范围,所述管体由上下两段构成,上段为直管5,下段为平滑弯折的弯管6,弯管6上端可转动地套在直管5下端内并在两者连接段之间设有滚针轴承7,使转动更顺畅。信号灯3和开关4设于直管5上端外壁上,弯管6下端封闭并形成球头状,球头为硅胶材料构成,以避免探测的时候对人体造成伤害。金属感应探头1和磁性吸头2嵌设于弯管6下端球头内,金属感应探头和磁性吸头表面与球头表面平齐,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小探头和吸头对人体的伤害。在直管5内通过轴承7和轴承座设有可转动的操作杆8,操作杆8上端从直管5上端穿出并设有方便转动施力的手柄9,手柄9实际设计为球形。在弯管6上端内固定有杆座10,操作杆8下端安装在杆座10上并位于弯管6中心,信号线从杆座中穿过。这样转动手柄,通过操作杆和杆座的带动,将使弯管跟着转动,从而使探头和吸头在更宽的区域进行工作。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杆座由同心的内座圈12、外座圈11以及将内外座圈固定连接的辐条13构成,内外座圈和辐条一体成型,见图2,操作杆8下端紧套在内座圈12中心孔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082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定位点的骨科用定位器
- 下一篇:新型口腔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