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梯轿厢壁板一体化自动送排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08217.1 | 申请日: | 2014-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59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刚;苏涛;张小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1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壁板 一体化 自动 送排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风设备,特别是一种电梯轿厢壁板一体化自动送排风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电梯轿厢内是密闭的,尽管在轿厢中安装了换气扇风扇,其作用仅仅是对电梯轿厢内的空气进行搅动,新风进入电梯轿厢,完全靠电梯轿厢门打开的短暂时间。在电梯运行的高峰时间,当载客较多的时候,电梯轿厢内的空气十分浑浊,在夏天尤其让人感到十分不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电梯运行所产生的正压气流对轿厢进行送风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梯轿厢壁板一体化自动送排风装置,包括上部设置有进风口和下部设置有出风口的条形轿厢壁板,条形轿厢壁板与主出风筒和主进风筒连为一体,隔板将主出风筒和主进风筒隔开,次进风筒与主进风筒相通,次出风筒与主出风筒相通,上隔板设置在主出风筒和主进风筒的上端,下隔板设置在主出风筒和主进风筒的下端;上隔板上设置有上进风口、上出风挡板、上拉簧、上进风挡板;下隔板上设置有下进风口、下出风挡板、下拉簧、下进风挡板、下出风口、上隔板上方设置有上导风筒、下隔板下方设置有下导风筒。
无论电梯向上或者向下运行,当导风筒内的气压高于进风筒内的气压时,出风挡板自动打开,正压气流沿进风筒从设置在轿厢壁板上方的进风口进入电梯轿厢;同时,当导风筒内的气压低于出风筒内的气压时,进风挡板自动打开,轿厢内正压气流从设置在轿厢壁板下方的出风口沿出风筒被排除到导风筒外。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电梯轿厢壁板一体化自动送排风装置能在电梯上行或下行时,将迎风方向的导风筒内所形成的正压气流引导到轿厢之中;同时,顺风方向导风筒内所产生的低压气流,能将电梯轿厢内的空气自动吸出到电梯轿厢内外,在该过程中完成对电梯轿厢的自动送风换气。由于本装置设置有导风筒,将本装置安装在电梯轿厢壁与电梯井壁距离较为宽敞,甚至开敞的观光电梯轿厢上,也可实现对电梯轿厢进行自动送风换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轿厢上部进风,下部出风,可充分实现轿厢内空气流动交换,能提高乘客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电梯轿厢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0—条形轿厢壁板、11—进风口、12—出风口、 21—主出风筒、22—主进风筒、23—隔板、24—次进风筒、25—次出风筒、30—上隔板、31—上进风口、32—上出风挡板、33—上拉簧、35—上进风挡板、36—轴套筒、37—上出风口、38—挡板轴、40—下隔板、41—下进风口、42—下出风挡板、44—下拉簧、45—下进风挡板、46—下出风口、50—上导风筒、60—下导风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图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所示,一种电梯轿厢壁板一体化自动送排风装置,包括上部设置有进风口11和下部设置有出风口12的条形轿厢壁板10,条形轿厢壁板10与主出风筒21和主进风筒22连为一体,隔板23将主出风筒21和主进风筒22隔开,
次进风筒24与主进风筒22相通,次出风筒25与主出风筒21相通,上隔板30设置在主出风筒21和主进风筒22的上端,下隔板40设置在主出风筒21和主进风筒22的下端;上隔板30上设置有上进风口31、上出风挡板32、上拉簧33、上进风挡板35;下隔板40上设置有下进风口41、下出风挡板42、下拉簧44、下进风挡板45、下出风口46、上隔板30上方设置有上导风筒50、下隔板40下方设置有下导风筒60。
为防止上出风挡板32自然下垂而影响送风排风功能,设置在上导风筒50上的上拉簧33下端拉住上出风挡板32,使其在上下两面风压相等时处于水平状态;为避免下进风挡板45自然下垂而影响送风排风功能,设置在主出风筒21上的下拉簧44的下端拉住下进风挡板45,使其在上下两面风压相等时处于水平状态。
两个进风挡板和两个出风挡板都设置有挡板轴38,挡板轴38的两头分别套装在轴套筒36内,挡板轴38与轴套筒36二者呈间隙配合,进风或出风挡板以轴套筒36的中心线为圆心在设计的区域内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082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卧轴混泥土搅拌机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推进搅拌轴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