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滴灌带滴头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07068.7 | 申请日: | 2014-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1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勤;刘东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联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B1/14 | 分类号: | B05B1/14;B05B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田申荣 |
地址: | 200331 上海市普***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滴灌 带滴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灌溉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滴灌带滴头。
背景技术
滴灌带是利用塑料管(滴灌管引)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是通过出流孔口非常小入的滴头或滴灌带,把水一滴一滴地均匀而缓慢地滴在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
现有技术中的滴灌带滴头结构不合理导致的体积偏大,且容易堵塞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滴灌带滴头,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滴灌带滴头结构不合理导致的体积偏大,容易堵塞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滴灌带滴头,其中,包括:一滴头本体,所述滴头本体内具有一进水腔、一过滤腔体、一出水腔体,所述进水腔体设置在所述出水腔体上方,所述过滤腔体设置于所述进水腔体及所述出水腔体的一侧,所述过滤腔体具有一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进水腔体连通,所述过滤腔体还具有一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出水腔体连通,一滤网的上端通过一转轴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出水口的上方,所述滤网覆盖所述出水口。
如上所述的新型滴灌带滴头,其中,所述进水腔上连接有一进水管。
如上所述的新型滴灌带滴头,其中,所述滴头本体设有所述进水腔的一侧具有一识别标记。
如上所述的新型滴灌带滴头,其中,所述进水腔体进水端设有一过滤窗。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滴灌带滴头结构不合理导致的体积偏大,容易堵塞的问题,通过将进水腔体、出水腔体采用上下结构,大大减少了空间占用率,采用一体化的结构,使得体积更小巧,结构更加合理,并且在出水口设置可打开的过滤网,使得地下杂质不易进入,并且在出水口进行出水过程中会推动过滤网震动,使得污染物自然掉落,从而有效避免了过滤网堵塞造成的流通不畅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新型滴灌带滴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新型滴灌带滴头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一种新型滴灌带滴头,其中,包括:一滴头本体1,滴头本体1内具有一进水腔2、一过滤腔体4、一出水腔体3,进水腔体2设置在出水腔体3上方,过滤腔体4设置于进水腔体2及出水腔体3的一侧,过滤腔体4具有一进水口,进水口与进水腔体2连通,过滤腔体4还具有一出水口,出水口与出水腔体3连通,一滤网31的上端通过一转轴可转动的安装在出水口的上方,滤网31覆盖出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进水腔2上连接有一进水管。
本实用新型的滴头本体1设有进水腔的一侧具有一识别标记,便于使用者判断,避免安装错误。
本实用新型的进水腔体2进水端设有一过滤窗21。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滴灌带滴头结构不合理导致的体积偏大,容易堵塞的问题,通过将进水腔体、出水腔体采用上下结构,大大减少了空间占用率,采用一体化的结构,使得体积更小巧,结构更加合理,并且在出水口设置可打开的过滤网,使得地下杂质不易进入,并且在出水口进行出水过程中会推动过滤网震动,使得污染物自然掉落,从而有效避免了过滤网堵塞造成的流通不畅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联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联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070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