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修复皮肤损伤和皮肤护理的细胞因子冷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04855.6 | 申请日: | 2014-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63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徐妍;郭世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妍 |
主分类号: | A61F7/00 | 分类号: | A61F7/00;A61M35/00;A45D44/22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卢霞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修复 皮肤 损伤 护理 细胞因子 冷敷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修复皮肤损伤和皮肤护理的细胞因子冷敷系统,适用于皮肤损伤的治疗和皮肤护理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干细胞是生物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最近的研究发现干细胞,如脂肪干细胞、骨髓干细胞等等,培养过程中会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这种含有细胞因子的干细胞培养上清液Conditioned medium from stem cells可刺激真皮胶原蛋白的合成和真皮成纤维细胞的迁移,可用于改善皱纹、面部缺陷并加速伤口愈合,这些细胞因子可能介导了干细胞的多种治疗作用。与使用自体干细胞不同的是,外用同种异体干细胞细胞因子并不会导致皮肤的排斥反应,这是一个细胞因子的主要临床应用优势。
痤疮萎缩性瘢痕和皮肤老化均是皮肤科常见病。点阵激光技术作为新兴的治疗方法,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痤疮萎缩性瘢痕和皮肤老化等皮肤疾病的治疗中。与传统激光磨削治疗术相比,点阵激光的治疗副作用较轻,但剥脱性点阵激光,如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术后仍被报道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如炎症后色素沉着,长时间的红斑和瘢痕等,故如何减轻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术后的的不良反应,甚至增强其疗效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临床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修复皮肤损伤和皮肤护理的细胞因子冷敷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修复皮肤损伤和皮肤护理的细胞因子冷敷系统,包括冷敷单元A、细胞因子单元B和控制单元C,
所述的冷敷单元A包括低温金属探头A1和药物出口B3;
所述的细胞因子单元B包括细胞因子药仓B1、与细胞因子药仓B1相连的密闭通气管B5,所述的细胞因子药仓B1与密闭通气管B5的连接处设有0.22μm微孔滤膜W1;
所述的控制单元C包括制冷机C1、与制冷机C1相连的温控器C2、微型气泵C3、与微型气泵C3相连的压力控制器C4;
所述的系统还包括同时设在冷敷单元A和细胞因子单元B内的热交换管道A2及药物管道B2,所述的热交换管道A2与低温金属探头A1相连,所述的药物管道B2与细胞因子药仓B1相连,所述的药物出口B3设在药物管道B2在冷敷单元A的出口处;
所述的压力控制器C4与密闭通气管B5相连,所述的温控器C2与热交换管道A2相连。
所述的药物出口B3为多个均匀分布在低温金属探头A1外围的小孔。
所述的细胞因子药仓B1、药物管道B2以及药物出口B3为可拆卸式结构,可清洗及高温高压灭菌。
本实用新型的皮肤修复和皮肤护理的细胞因子冷敷系统中的细胞因子可以来源于干细胞以及其他体细胞所分泌的蛋白等物质,也可以应用通过生物工程生产的各种物质,如bFGF等蛋白物质。干细胞培养的上清液,因含有多种类型的细胞因子具有预防和减轻激光造成不良反应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皮肤修复和皮肤护理的细胞因子冷敷系统,集成了细胞因子面敷有效性、及时性和方便性的作用特点,可在激光治疗术后直接应用于照射皮肤表面,通过细胞因子修复作用和冷敷安抚皮肤作用使皮肤损伤快速愈合以及增加患者舒适度。本系统可以用于激光治疗、放疗、微针治疗等等皮肤微小损伤的治疗,也可以用于外伤等皮肤损伤的治疗,以及皮肤日常护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修复皮肤损伤和皮肤护理的细胞因子冷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的修复皮肤损伤和皮肤护理的细胞因子冷敷系统的探头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的修复皮肤损伤和皮肤护理的细胞因子冷敷系统的探头底面的结构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修复皮肤损伤和皮肤护理的细胞因子冷敷系统的探头底面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修复皮肤损伤和皮肤护理的细胞因子冷敷系统,包括冷敷单元A、细胞因子单元B和控制单元C,
所述的冷敷单元A包括低温金属探头A1和药物出口B3;
所述的细胞因子单元B包括细胞因子药仓B1、与细胞因子药仓B1相连的密闭通气管B5,所述的细胞因子药仓B1与密闭通气管B5的连接处设有0.22μm微孔滤膜W1;
所述的控制单元C包括制冷机C1、与制冷机C1相连的温控器C2、微型气泵C3、与微型气泵C3相连的压力控制器C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妍,未经徐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048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