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活性炭回转窑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04790.5 | 申请日: | 2014-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13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张秋桂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恒翔炭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1/10 | 分类号: | C01B31/1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博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3503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炭 回转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转窑,尤其涉及一种活性炭回转窑。
背景技术
活性炭是含碳的物质经过炭化和活化制成的多孔性人造炭质吸附剂。它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和巨大的比表面积,可用作吸附剂,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
活性炭按生产通常用物理水蒸气法,其生产分为两个过程:第一步,炭化,将原料在170℃~600℃的温度下干燥,将其80%有机组织炭化;第二步,活化,将已炭化好的物料送入回转窑中,与活化剂和水蒸气反应,完成其活化过程,使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力。传统回转窑生产活性炭,物料随回转窑不断转动,在回转窑筒体内底部不停的翻转和前进,筒体内部热气流始终在筒体内顶部穿流,而物料在底部进行翻转,热气流与物料无法得到充分接触,使得物料不能充分发挥热交换,导致活化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一些厂家在回转窑内设有夹角为120°的扬板,把物料带到顶端开始卸料,但由于物料在顶部停留时间短,要通过增加回转窑的工作时间才能得到较好的活化;另外一般回转窑体内直径在1.2~2.9米之间,而热气流是往进料方向排出的,这样会使物料在下落的过程中受到热气流的冲击,造成物料堆积在进料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活性炭回转窑活化不充分的问题,提供一种活化效率高的活性炭回转窑。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活性炭回转窑,包括回转窑体和扬板,所述扬板设置在所述回转窑体的内壁上,所述扬板呈瓢状,所述扬板倾斜设置在回转窑体的内壁上,所述扬板的一侧与回转窑体的内壁连接,所述扬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回转窑体的内壁之间留有出料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扬板与所述回转窑体的内壁之间的倾斜角度为3°。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间隙为100mm~120mm。
进一步的,所述扬板沿回转窑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一组以上,每组扬板沿回转窑体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每组扬板由5个扬板组成。
进一步的,相邻两组扬板沿回转窑体的圆周方向错开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扬板与回转窑体的内壁连接的一侧设有固定支脚,所述扬板通过所述固定支脚固定在所述回转窑体的内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扬板的材质为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回转窑运转过程中,通过所述扬板将所述回转窑体内底部的物料从七点钟方向带上顶部,物料在呈瓢状的扬板上随回转窑不停地翻转,充分吸收顶部的热气流,然后从三点钟方向落至底部。一方面,物料在顶部停留的时间较长,顶部的热气流可以与物料得到充分地接触和反应,使得活化充分;另一方面,物料从三点钟方向落下,到达底部的时间较短,且热气流位于顶部,下落的物料不会受到热气流的冲击,造成物料堆积在进料口的问题,物料整体的活化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组杨板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组扬板和第二组扬板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实施例扬板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回转窑体;2、扬板;3、第一组扬板;4、第二组扬板;5、固定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所述扬板呈瓢状,在回转窑体旋转过程中,所述扬板可以将底部的物料从七点钟方向带上顶部,然后从三点钟方向落下。从物料被带上顶部到落下前的过程中,物料与热气流充分接触和反应,保证了物料活化充分,而且物料与热气流接触的时间更长,加快活化的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的活性炭回转窑,包括回转窑体1和扬板2,所述扬板2设置在所述回转窑体1的内壁上,所述扬板2呈瓢状,所述扬板2倾斜设置在回转窑体1的内壁上,所述扬板2的一侧与回转窑体1的内壁连接,所述扬板2的另一侧与所述回转窑体1的内壁之间留有出料间隙。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呈瓢状的扬板2将所述回转窑体1内底部的物料从七点钟方向带上顶部,物料在呈瓢状的扬板2上随回转窑不停地翻转,充分吸收顶部的热气流,然后从三点钟方向落至底部。一方面,物料在顶部停留的时间较长,顶部的热气流可以与物料得到充分地接触和反应,使得物料活化充分;另一方面,物料从三点钟方向落下,到达底部的时间较短,且热气流位于顶部,下落的物料不会受到热气流的冲击,造成物料堆积在进料口的问题,物料整体的活化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恒翔炭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恒翔炭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047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易识别防晒垃圾桶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景观雕塑的花纹换位雕刻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