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古筝快速转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03999.X | 申请日: | 2014-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93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经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经超 |
主分类号: | G10D3/14 | 分类号: | G10D3/1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姚姣阳 |
地址: | 21001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古筝 快速 转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调器,尤其涉及一种古筝快速转调器。
背景技术
古筝是我国古老优秀的名族乐器。现有的古筝有二十一弦,每根弦上有一个“码”,用于定五声音阶。由于古筝不仅是一音一弦,且是五声音阶定音,所以在转调上非常麻烦。
据申请人了解,现有古筝通常采用转调码,通过调节转调码调节各弦的音调,例如,申请号为96231596.6,授权公告号为CN2280986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名称:古筝三音转调码),或采用抬弦转转调装置进行调音,例如申请号为200710170848.9授权公告号为CN101206850A的中国发明中专利(名称:二十一弦古筝手控式转调装置)
然而,经申请人研究发现,转调码会使琴弦上的音传导面板时出现流失,影响弹奏的音色;而抬弦转调装置的金属零件过多会影响琴弦共振,出现音准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古筝快速转调器,实现古筝音调的快速调节,同时,其小巧简单的结构不会影响琴音的音色,避免出现“音准”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古筝快速转调器,包括音盒,音盒的两端分别设有弦柱,两弦柱相对设置,弦柱的上端平面设有弦槽,弦槽与琴弦贴合平行,音盒上活接升降杆,升降杆具有平躺与琴弦贴合的第一状态,直立下压琴弦的第二状态和卧躺下压琴弦的第三状态。
当演奏时,将平躺的升降杆扶至垂直直立位置,琴弦即被压下,音调随之升高,产生比原先高一个“小二度”的音,把升降杆再向前推,琴弦被下压的程度更高,音将又高一个“小二度”,反之回推至原先位置,则降一个“小二度”,通过这样的升、降改变五声音阶中的小三度位置,实现转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升降杆为L型,L型上方手持端套有橡皮套,其下方的凸起块底面为弧形,弧形上沿凸起方向设有底部弦槽。橡皮套可以固定升降杆位置,同时,起到防滑的作用。
更进一步的,升降杆的手持端上设有对称的橡皮套卡槽。橡皮套卡槽可以便于橡皮套的卡持,防止脱落。
进一步的,音盒的上部和升降杆上设有螺孔,升降杆和音盒的螺孔相对后通过螺钉铰接。
进一步,音盒为热塑材料或木质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现古筝音调的快速调节,不会使琴弦上的音传到面板出现流失影响琴音的音色;同时,尽可能少的使用金属零件,减少对琴弦共振的影响,避免出现“音准”问题;该装置安装简单、维修方便、制作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升降杆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升降杆的第三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古筝快速转调器,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音盒1,音盒1的两端分别设有弦柱2,两弦柱2相对设置,弦柱的上端平面设有弦槽3,弦槽3与琴弦4贴合平行,音盒1上活接升降杆5,升降杆5具有平躺与琴弦4贴合的第一状态,直立下压琴弦4的第二状态和卧躺下压琴弦4的第三状态。
升降杆5为L型,L型上方手持端套有橡皮套6,其下方的凸起块7底面为弧形,弧形上沿凸起方向设有底部弦槽8。橡皮套6可以固定升降杆位置,同时,起到防滑的作用。
升降杆5的手持端上设有对称的橡皮套卡槽9。橡皮套卡槽9可以便于橡皮套6的卡持,防止脱落。
音盒1的上部和升降杆上设有螺孔,升降杆5和音盒1的螺孔相对后通过螺钉铰接。音盒1为热塑材料或木质材料制成。
第一状态下音盒的螺孔到琴弦4的距离为5mm。第二状态下音盒的螺孔到琴弦4的距离为7mm,第三状态下音盒的螺孔到琴弦4的距离为8mm。
当演奏时,将平躺的升降杆5扶至垂直直立位置,琴弦4即被压下,音调随之升高,产生比原先高一个“小二度”的音,把升降杆5再向前推,琴弦4被下压的程度更高,音将又高一个“小二度”,反之回推至原先位置,则降一个“小二度”,通过这样的升、降改变五声音阶中的小三度位置,实现转调。
本实施例实现古筝音调的快速调节,不会使琴弦上的音传到面板出现流失影响琴音的音色;同时,尽可能少的使用金属零件,减少对琴弦共振的影响,避免出现“音准”问题;该装置安装简单、维修方便、制作成本低廉。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经超,未经李经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039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钻减速机转速转向测试机
- 下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水质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