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逆流进水锐角转折流道的连续贴条式滴灌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03168.2 | 申请日: | 2014-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4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毅;吴争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5/02 | 分类号: | A01G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逆流 进水 锐角 转折 连续 贴条式 滴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逆流进水锐角转折流道的连续贴条式滴灌带。
背景技术
节水灌溉是世界各国发展现代农业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滴灌作为节水灌溉中一种先进的高标准灌溉技术,已被世界上100多个国家使用。其中滴灌具有省水、节能、增产、高效等显著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农业作物和果树、蔬菜、花卉、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中。滴灌带作为滴灌系统中经常用到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好坏对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使用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现有滴灌带主要采用迷宫式流道结构,存在结构复杂,易堵塞以及出水不均匀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逆流进水锐角转折流道的连续贴条式滴灌带,解决易堵塞、出水不均等问题,实现出水口长度可调,并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逆流进水锐角转折流道的连续贴条式滴灌带,其包括带体、塑料贴条;所述塑料贴条紧贴所述带体的内壁,所述塑料贴条与所述带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多个滴灌通道,且多个所述滴灌通道之间相互不导通;所述带体在每个所述滴灌通道处设有线型出水口;所述滴灌通道包括进水流道、消能流道、出水腔;所述进水流道的进水口与所述带体的内部空间相导通,所述进水流道的出水口与所述消能流道的进水口相导通,所述消能流道的出水口与所述出水腔的进水口相导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逆向进水,避免了进水流道被杂质堵塞;线型出水口,停水自闭,不易被植物根系等堵塞。
进一步:所述进水流道包括第一进水流道、第二进水流道、U型流道;所述第一进水流道与所述第二进水流道设置于所述U型流道的两侧;所述U型流道的中部与所述消能流道的进水口相通。
进一步:所述第一进水流道的进水的方向与所述带体内的水流方向的之间夹角一般为90°至135°,优选120°;所述第二进水流道的进水的方向与所述带体内的水流方向的之间夹角一般为90°至135°,优选120°。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水中的颗粒状杂质在惯性作用以及第一进水流道和第二进水流道内水流的顶托作用下不会进入进水流道内,从而避免了进水流道被杂质堵塞。
进一步:所述消能流道为锐角转折式流道;所述消能流道的转角为20°至60°,优选为25°或30°或45°。
进一步:所述出水腔内设有多个相互错开的齿梳状突起;每个所述突起与所述带体内的水流方向的之间夹角一般为45°至90°,优选为60°或7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滴灌通道处的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带体,2、塑料贴条,3、滴灌通道,31、进水流道,311、第一进水流道,312、第二进水流道,313、U型流道,32、消能流道,33、出水腔,331、突起,4、线型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逆流进水锐角转折流道的连续贴条式滴灌带,其包括带体1、塑料贴条2;所述塑料贴条2紧贴所述带体1的内壁,所述塑料贴条2与所述带体1的内壁之间通过热熔复合粘贴在一起,所述塑料贴条2与所述带体1的内壁之间并不是完全粘贴在一起,它们之间设有间隙(这些间隙就组成滴灌通道3)。所述塑料贴条2与所述带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多个滴灌通道3(滴灌通道3的作用是将带体1内水到带体1外),滴灌通道3之间的间距为1cm左右,且多个所述滴灌通道3之间相互不导通,相邻的滴灌通道3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所述带体1在每个所述滴灌通道3处设有线型出水口4,线型出水口4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所述滴灌通道3包括进水流道31、消能流道32、出水腔33;所述进水流道31的进水口与所述带体1的内部空间相导通,所述进水流道31的出水口与所述消能流道32的进水口相导通,所述消能流道32的出水口与所述出水腔33的进水口相导通。
所述进水流道31包括第一进水流道311、第二进水流道312、U型流道313;所述第一进水流道311与所述第二进水流道312设置于所述U型流道313的两侧,减少第一进水流道311与第二进水流道312的相互影响,使的进水的水流更平稳;所述U型流道313的中部与所述消能流道32的进水口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未经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031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循环式现代立体育苗装置
- 下一篇:橡胶树防雨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