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凝板式蒸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02955.5 | 申请日: | 2014-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44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水土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麦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9/02 | 分类号: | F25B3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董惠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凝 板式 蒸发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冷凝板式蒸发器,特别指一种在板体内具有多个凹沟使制冷物质在其内流动时,接触交换冷热的面积可达最大的冷凝板式蒸发器。
背景技术
一般冷冻库、老窖机、冰箱、制冰机等主要包含有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与蒸发器,利用管道连结。其中蒸发器主要设置于冷冻库、老窖机内部,冷媒经由压缩机压缩之后变成高压低温的液体,从管道经过蒸发器吸收冷冻库、老窖机内部的热能,使形成一低温状态,此时冷媒吸热后会形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再循环回压缩机。
现有技术中多为利用圆管状的管道输送冷媒,当管道来到蒸发器时,现有蒸发器只利用两片金属面板平形包夹住管道相对的两端边,利用接触到的面积进行冷热交换。然而,因为管道是呈现圆管状,蒸发器仅利用接触管道的两端边而未充分利用管道其余端边的面积,造成冷热交换面积非常狭小,交换效率非常低落。因此,如何使输送冷媒的管道在蒸发器中,能够达到最大的接触面积,使冷热交换效率提升以达节能减碳的目的,实为当前急需解决与克服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道可一体成形于板体内的冷凝板式蒸发器,使制冷物质在其内流动时,接触交换冷热的面积可达最大的功效。
为达到上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提供一种冷凝板式蒸发器,其包含:
一第一板体,其设有多个凹沟,且所述凹沟设有至少一入口以及至少一设于所述入口相对端的出口;以及
一第二板体,其包含至少一进孔以及至少一出孔,其中至少一所述进孔是与所述第一板体的至少一入口相叠合,至少一所述出孔是与所述第一板体的至少一出口相叠合,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能固设的相叠合。
较佳的,第一板体的所述凹沟呈螺纹状排列或平行排列状。
较佳的,第一板体的所述凹沟设有两入口以及两出口,其中两入口设在所述第一板体的同一端边,所述凹沟分别远离彼此并朝向相对的端边延伸,呈回旋向外延伸的平行渐缩走向,且所述凹沟的各出口设在所述第一板体的相对两端边。
较佳的,所述第二板体包含二进孔以及二出孔,其中所述进孔分別是与所述第一板体的入口相叠合,所述出孔分別是与所述第一板体的出口相叠合,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能固设的相叠合。
较佳的,所述第二板体相对于与所述第一板体结合的另一面更包含一管道,所述管道是与至少一出孔相连接,且所述管道上设有一排出孔。
更佳的,所述第二板体相对于与所述第一板体结合的另一面更包含一管道,所述管道是与二出孔相连接,且所述管道上设有一排出孔。
较佳的,所述第二板体更包含有多个焊孔,所述焊孔设于避开相对于所述第一板体的凹沟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输送制冷物质的通道一体成形于冷凝板式蒸发器,使制冷物质在其内流动时,其接触的面积大幅提升,以达成交换冷热效率提升的功效。
2、本实用新型的冷凝板式蒸发器,其内的凹沟不限于单一回路,可依需求设计不同与多个输送回路,以达最佳的冷热交换效率。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板体的俯视外观图。
图3为沿图2中的剖切线3-3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板体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板体的俯视外观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板体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冷凝板式蒸发器 10第一板体
11凹沟 111入口
112出口 20第二板体
21进孔 22出孔
23管道 231排出孔
24焊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凝板式蒸发器1,其包含一第一板体10以及一第二板体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麦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麦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029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系统
- 下一篇:太阳能空气源水源联合制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