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含油污泥离心脱水处理集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02527.2 | 申请日: | 2014-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5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爱军;黄强;杨萍萍;谢亮;张清应;侯文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石油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C02F11/14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汤建武;周星莹 |
地址: | 834000 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油 污泥 离心 脱水 处理 集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的含油污泥脱水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含油污泥离心脱水处理集成装置。
背景技术
原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主要来源于地面处理系统,在采油污水处理过程中便产生含油污泥,含油污泥体积庞大,若不加以处理直接排放,就会给水体和大气带来二次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活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石油化工领域污泥脱水一般采用带式压滤机、板框压滤机和螺压式脱水机等设备。带式压滤机的主要优点是电耗较低, 因为它借助重力和辊压来降低污泥水份,而且能连续出泥、产量高,泥饼含水率较低,带式压滤机的处理量为80m3/h,分离出来的污泥质量含水量为57%至63%,带式压滤机的缺点是污泥脱水机间环境较差,臭味较大,不适用于有毒有害泥水分离;板框压滤机的处理量最大为20m3/h,分离出来的污泥质量含水量为72%至78%,板框压滤机使用成本价格低廉,缺点是出泥不连续, 脱水效率差,自动化程度低,易堵塞;螺压式脱水机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冲洗水量少、噪声低、车间环境好,缺点是处理量较小,为0.6 m3/h至9 m3/ h,且上清液固体含量高,分离出来的污泥质量含水量为75%至80%。并且,目前油田对含油污泥的处理方式为:在联合站内建固定式污泥脱水装置,将油田开发产生的污泥集中处理,但是固定式污泥脱水装置占地面大,且装置重复利用率低,一次性投资高。因此,目前尚无有一种使用安全方便快捷理想的含油污泥脱水处理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含油污泥离心脱水处理集成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目前的带式压滤机、板框压滤机、螺压式脱水机和固定式污泥脱水装置存在工作环境差、处理不连续、脱水效率差、自动化程度地、易堵塞、处理量小和固定式污泥脱水装置占地面大、且装置重复利用率低、一次性投资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含油污泥离心脱水处理集成装置,包括撬座、双层彩板房、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自动加药装置和加药管线;在撬座上固定安装有双层彩板房,在双层彩板房的上层内设置有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在双层彩板房的下层内设置有自动加药装置,在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的进料口上固定安装有含油污泥进入管线,在顺着含油污泥走向的含油污泥进入管线上依次固定安装有加泥控制电磁阀和污泥提升泵,自动加药装置的出药管线的出口端与加药管线的进口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和污泥提升泵之间的含油污泥进入管线与加药管线的出口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并相通,在加药管线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加药泵、流量计、加药控制电磁阀和闸阀,在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的污水排放口上固定安装有污水排放管线。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在加药泵、流量计、加药控制电磁阀和闸阀两端的加药管线上固定安装有加药备用管线,在加药备用管线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备用加药泵、备用流量计、备用加药控制电磁阀和备用闸阀。
上述在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和污泥提升泵之间的含油污泥进入管线上固定安装有清水管线。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简单,处理量能够达到82m3/h,分离出来的污泥质量含水量为68%至70%,整个装置的工作在密闭条件下进行,无臭味,能够有效保证工作环境的清洁性,自动化程度高,工作连续,便于进行检修维护,占地面积小,运输安装使用方便快捷,大大减少了现场工作量及施工时间,可以重复投入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加药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撬座,2为双层彩板房,3为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4为自动加药装置,5为污泥提升泵,6为加药管线,7为加药泵,8为流量计,9为加药控制电磁阀,10为闸阀,11为加药备用管线,12为备用加药泵,13为备用流量计,14为备用加药控制电磁阀,15为备用闸阀。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石油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新疆石油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025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