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集引流液培养标本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00911.9 | 申请日: | 2014-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4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洁;丁艳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0/00 | 分类号: | A61B1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毛燕生 |
地址: | 10085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集 引流 培养 标本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集引流液培养标本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胸心外科术后患者的护理常规中,通常会留取引流液培养,来确定患者术中有无感染。目前的常规做法是在一次性使用胸腔引流管与胸腔引流瓶(小型水封瓶)连接处,先利用负压吸引引流出足够培养的引流液,再从管外用止血钳等工具将这段引流液前后夹闭,将连接引流瓶的一端拔出后,管口内、外侧碘伏棉签消毒处理,去掉前端止血钳(保持后端既与胸腔连接端夹闭),用10ml一次性注射器将刚才负压吸引出的引流液抽走,再次消毒刚才那端,连接回引流瓶,去掉后端止血钳,这样才完成了一个引流液培养的过程。步骤繁琐浪费时间、容易导致血型感染影响结果的判断、稍不注意就会将引流出的培养液洒出还得重新留取而且有止血钳后端夹闭不严导致空气进入到患者胸腔而产生气胸等严重后果的危险。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集引流液培养标本装置。
一种采集引流液培养标本装置,Y型分支处的第三胶管能够有效分离开引流液,第三胶管前端的硅胶封口能够有效地阻挡空气或其它细菌微生物进入患者体内;第一胶管的一端连接第二胶管和第三胶管,第三胶管的另一端放入引流液瓶,第二胶管的另一端为硅胶封口,第三胶管的管体上连接止血钳。
一种采集引流液培养标本装置,第一胶管的一端连接第二胶管和第三胶管,第三胶管的另一端放入引流液瓶,第二胶管的另一端为硅胶封口,第三胶管的管体上连接止血钳。
本实用新型适用范围广,只要是术后带引流管返回,需留引流液培养的患者均可适用。对于ICU等重症病房更显优势,在工作强度大,有侵入性操作多的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本实用新型有许多优势。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如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宗旨所做的许多修改和变化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采集引流液培养标本装置,“Y”型分支处的A管(第二胶管3)、B管(第三胶管2)能有效分离开引流液,A管(第二胶管3)前端的硅胶封口能有效地阻挡空气或其它细菌微生物进入患者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利用一次性胸腔引流装置的引流接口管,方便、无菌留取引流液培养标本;在采集引流液培养标本时,先负压吸引引流出足够培养的引流液,从管外用止血钳夹闭“Y”型分支处的B管,使得引流液都流至A管内,操作时只需消毒A管前端的硅胶封口,用10ml一次 性注射器抽走需要量即可。大大节约了医护人员的操作时间、减少了血型感染的危险、没有拔出连接的一端就不会洒出引流液、相应的就不会导致气胸的发生。
实施例2:如图1所示,一种采集引流液培养标本装置,第一胶管4的一端连接第二胶管3和第三胶管2,第三胶管2的另一端放入引流液瓶1,第二胶管3的另一端为硅胶封口,第三胶管2的管体上连接止血钳5。
如上所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地说明,但是只要实质上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及效果可以有很多的变形,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这样的变形例也全部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009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