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颅内血肿微创立体导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00548.0 | 申请日: | 2014-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10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何承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承彪 |
主分类号: | A61B19/00 | 分类号: | A61B19/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410006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肿 创立 导向 | ||
一、技术领域
本产品是应用于医学领域的新型应用型仪器,是针对“颅内血肿微创术”研究设计的。
二、背景技术
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中,穿刺针在血肿的位置与能吸出的血肿量有关。能否准确定位定向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而目前国内尚无与之相配套的定向器,一般基层医院对颅内血肿进行穿刺术前头部的定位一般采用自制的弧形尺,直角尺等。由于定位定向时没有三维立体观,在手术时,容易造成定位不准,入路方向偏差,严重地制约了手术的成功率。神经内、外科医生迫切需要一种能解决这一难题的立体定向仪器。
三、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中的定位不准,入路方向偏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颅内血肿微创立体导向器,该立体导向器不仅只需头部CT片就能作出准确的定位,而且能作出精确的导向。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量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头圈、定位杆、定向杆组合后,将定位杆上滑动块调节至定位占并将其固定,然后将导向卡插入滑动块槽内,导向卡内的孔道即为进针方向。原理:1、两点决定一条直线;2、通过两相交平面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当关圈固定于血肿最大层面后,将定位杆与定向杆分别插入头圈对应的定位点和定向点孔内,并将二者组合成一平面即方向平面。因为过血肿的中心线既位于头圈平面,又位于方向平面内,故方面平面与头圈平面相交所形成的直线,即为通过血肿中心的导向线。滑动块平面与头圈平面平行,其在定位杆上的上下滑动,相当于头圈位置的上下调节。所以当头圈固定于颅底且平行血肿最大层面,调节滑动块到血肿最大层时,导向线即可用导向卡上的孔道表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各部件组装后,将穿刺针插入导向卡上的导向孔道中进针即可100%到达血肿中心。操作简单且符合无菌要求。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头圈,呈椭圆形与头形相匹配,周边有孔,孔距小于0.5cm
图2、图3分别是头圈上调节头圈内径大小的垫片和旋扭。
图4是头圈与垫片组合处的局部放大。
图5、图6分别是定位杆内的伸缩杆和调节旋扭。
图7是定位杆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8是定位杆。
图9是导向杆。
图10是滑动块
图11是定位杆、滑动块及导向条的组合图。
图12是颅内血肿微创导向器的组合图
各零部件名称:1、头圈;2、垫片;3、旋扭;4、伸缩旋扭;5、平衡杆;6圆形孔道;7、平衡槽;8、定位杆;9、导向卡;10、滑动块;11、调节旋扭;12、底座插栓;13、固定栓;14、伸缩杆;15、定向杆;16、加固片。
五、具体实施方式
1、患者头部备皮后,划出正中矢状线,外侧裂线,中央沟线,翼点。
2、在CT片上找到血肿最大层面,过血肿中心作一直线与颅骨相交两点,近血肿一侧为定位点,另一点为定向点。将两点反映于头皮上,然后将头圈置于血肿最大层面,将头皮上两点反映于头圈上,完成定位。或将头圈(1)置于颅底层面,调节旋扭通过垫片(2)缩小头圈内径固定,头圈平面与血肿最大层面平行;过头部定位点和定向点分别向血肿最大层面作垂线,两垂线分别与头圈相交两点,在两相交点上分别插入定位杆(8)和定向杆(15),通过定位杆上的调节旋扭(11)将伸缩杆(14)插入定向杆内将二者组合成一体。
3、调节滑动块(10),便其位于定位点高度后,通过固定螺栓将其固定于此位置。
4、选择合适型号的导向卡(9),将导向卡插入滑动块(10)槽内,导向卡上的导向孔道即为穿刺方向,将穿刺针插入导向孔道内进针,突破颅骨后,穿刺针便不能再向前进,因导向卡具有限位器功能。
完成导向后,将导向卡主次两部件分开,遂将立体导向器撤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承彪;,未经何承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005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随身自控温电暖贴
- 下一篇:输出圆形准直光斑的激光治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