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轮圈用的接合栓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400221.3 | 申请日: | 2014-07-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72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文彬 |
| 主分类号: | B60B25/02 | 分类号: | B60B2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39 | 代理人: | 孙刚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轮圈 接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轮圈用的接合栓,是藉由数大、小接合栓来嵌入于呈圆环状的轮圈段落两端的空心空间内,因而造成各个接合栓在受到挤压时的利用其本身的弹性作用而形成紧迫贴压作用下,遂而完成轮圈段落两端的固定位接合,构成完整的轮圈型体。
背景技术
一般所见到的自行车轮圈制作,以预定的一段落长度尺寸的轮圈段落A藉由加工设备来使其弯卷成圆环状后,得在于轮圈段落A的前、后两端藉由插栓B来做接合;其中,轮圈段落A本身会抽制成具有一空心空间A1,之后在空心空间A1上方的左、右两边再分别制有一空心孔A2(如图1、2),以供插栓B两端分别位在空心孔A2中来做固定接合,以构成完整的轮圈外观;然而这样的组装形态,却必需先在轮圈段落A中空心空间A1的上方左、右两边制有一空心孔A2,才能提供给插栓B做组装,是在组装上并不方便、快速。
且轮圈段落A的空心空间A1上方左、右两边所制有的空心孔A2随整个轮圈段落A抽制同时制做的,即整个整个轮圈段落A的其中一段落皆有空心孔A2,但空心孔A2却是仅运用在接合的两端而已,其余则用不到,因此便形成多耗费、增加制作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轮圈用的接合栓,其结构简单,装卸便利,能实现轮圈段落两端的固定位接合以构成完整的轮圈型体,且成本低廉,实用性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行车轮圈用的接合栓,藉由大接合栓和小接合栓嵌入于呈圆环状的轮圈段落两端的空心空间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接合栓呈空心圆柱体,并在大接合栓的表面上设有一剖槽,并在表面的中间位置设有两向上突起状的结合片,而小接合栓为两个且同样呈空心圆柱体,并在各小接合栓表面上设有一剖槽及具有一为透空贯穿状的插槽;所述大接合栓表面具有的两向上突起状的结合片分别置入于两小接合栓表面的插槽中而形成一体后一并地嵌入轮圈段落两端的空心空间内。
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藉由大、小接合栓来嵌入于呈圆环状的轮圈段落两端的空心空间内时,造成各个接合栓在受到挤压时的利用其本身的弹性作用而形成紧迫贴压作用下,以为完成轮圈段落两端的固定位接合,构成完整的轮圈型体。
本实用新型当各个接合栓在受到挤压时,由于本身为空心圆柱体及在表面上设有一剖槽缘故,因此形成弹性作用以为紧迫贴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图示。
图2:为现有技术的局部放大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图示。
图4:本实用新型的放大图示。
图5:本实用新型在结合为一体时的图示(一)。
图6:本实用新型在结合为一体时的图示(二)。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敬请配合参阅如图3、4所揭示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轮圈用的接合栓,所述轮圈的段落1具有空心空间11,以为供大、小接合栓来嵌入,在所述大接合栓2本身为呈中空孔21的空心圆柱体,在表面上设有一剖槽22,并在表面的中间位置得有两向上突起状的结合片23;而小接合栓3为两个且本身为呈中空孔31的空心圆柱体,在各小接合栓3的表面上设有一剖槽32及具有一为透空贯穿状的插槽33。
将不同外径的一大接合栓2、两小接合栓3准备嵌入于轮圈段落1两端的空心空间11内时,由大接合栓2表面两向上突起状的结合片23来分别置入于两小接合栓3表面的插槽33中而形成一体(如图6),以为一并地由其两端分别嵌入空心空间11内。
当各个大接合栓2、小接合栓3在接触到空心空间11壁面及互相受到接触的压迫时,由于本身为空心圆柱体及在表面上设有一剖槽22、32缘故,因此形成弹性作用以为紧迫贴压,如此一来便形成相互紧迫贴压的固定位作用(如图5),因此使该轮圈段落1遂因而结合为一体以构成完整的轮圈型体,这样就不用如现有技术还要另外在轮圈段落A中空心空间A1的上方左、右两边制有一空心孔A2,才能提供给插栓B做组装了,以提升产品制成率外,相对地更因为不用再另外加工制作中空心空间A1上方两边的空心孔A2缘故、而大大地降低制作成本及减轻重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实符合专利法的成立要件,恳请授准专利权成立,至感德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文彬,未经刘文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002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