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升降电梯的缓冲安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99812.3 | 申请日: | 2014-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985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吴雄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衡阳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B66B5/28 | 分类号: | B66B5/28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42100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降 电梯 缓冲 安全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安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升降电梯的缓冲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追求效率的期望越来越高,在高楼大厦普及建设的今天,可以想象没有电梯的日子人们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的景象,电梯的广泛应用大大地提高了人们生活的质量和节奏。
不过在使用电梯的过程中,由于机械失灵、电路失效等情况,电梯的安全问题时有发生,造成了不可预计的人身的安全事故。
目前的公知的电梯底坑缓冲装置是采用直压式底坑缓冲装置,其缺点在于:直压式电梯底坑缓冲装置不仅缓冲行程小,且缓冲性能差,容易造成因失速坠落的电梯轿厢损坏,并导致电梯轿厢内乘客的伤亡。
而针对上述问题,现有专利中国申请公布号为CN103318725A(公布日为2013年9月25日)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安全气囊电梯缓冲装置,由安全气囊、加速度感应器、控制系统、空气压缩机、单向阀、压力感应器、溢流阀组成,其主要特征在于:安全气囊,其设于电梯井道底坑,装配有进、排气阀;所述加速度感应器设于安全气囊上方,用以感应电梯轿厢的加速度变化信息;所述控制系统一端与加速度感应器连接,另一端与空气压缩机和单向阀连接,用以接受加速度感应器的数据信号及发送相应控制信号来向安全气囊充气;所述压力控制系统设于安全气囊下方,其与溢流阀相连,用以检测安全气囊气压变化信息来控制溢流阀动作。该专利的优点在于利用气体作为缓冲介质,同时引入电梯相关状态的实时监测,从而自适应的控制缓冲过程中产生的缓冲作用力的大小,削减过载冲击力,实现电梯轿厢平缓的缓冲效果,有效的降低由于过载冲击导致的乘客人身伤害,但是该专利仅仅是通过气体作为缓冲介质,其安全性还不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在电梯所有安全装置都失效的情况下能够保护使用者人身安全的升降电梯的缓冲安全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升降电梯的缓冲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电梯井道底坑内的高压气体压缩室,所述高压气体压缩室的顶部设置有一用于在与电梯轿厢发生碰撞时压缩所述高压气体压缩室内的气体的碰撞压缩顶板;
设置在所述碰撞压缩顶板顶部的用于喷出高压气体的下气体反冲装置,所述下气体反冲装置的喷气口向上;
设置在电梯轿厢内的安全气囊装置,所述安全气囊装置的充气口与所述高压气体压缩室的出气口连通;
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底部的碰撞压缩底板;
设置在所述碰撞压缩底板底部的用于喷出高压气体的上气体反冲装置,所述上气体反冲装置的喷气口向下;
设置在所述高压气体压缩室内的压力感应传感器,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将接收到的感应信号传递给所述上气体反冲装置、下气体反冲装置,以驱动所述上气体反冲装置、下气体反冲装置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碰撞压缩顶板和所述碰撞压缩底板均为金属碰撞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气体反冲装置和下气体反冲装置喷出的高压气体为螺旋高压气体。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电梯轿厢出现非正常下降时,电梯轿厢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的高速动能,在碰撞压缩顶板与碰撞压缩底板强烈碰撞时,瞬间压缩高压气体压缩室内的气体,而高压气体压缩室内的压缩气体一方面对电梯轿厢内的安全气囊装置充气,保护电梯轿厢内部人员安全;另一方面在高压气体压缩室中形成的高压气体通过压力感应装置启动上气体反冲装置和下气体反冲装置,形成强大的螺旋反冲气流阻止电梯轿厢快速下降,避免人员出现安全事故。通过安全气囊装置保护作用、高压气体压缩室的缓冲作用以及上气体反冲装置和下气体反冲装置的反冲作用形成三重保护作用,能够有效避免人员出现安全事故,将伤害降到最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衡阳师范学院;,未经衡阳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998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