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状秧苗水稻覆膜高速插秧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399759.7 | 申请日: | 2014-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2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 发明(设计)人: | 韩休海;于磊;邢占强;牟雪雷;冯源;邢璐露;刘兴博;叶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A01G13/02 |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 地址: | 15008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状 秧苗 水稻 高速 插秧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稻插秧机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带状秧苗水稻覆膜高速插秧机。
背景技术
水稻纸膜覆盖插秧技术是一种通过物理方法实现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无白色污染、无化学污染控草的新技术,是一种高产、节水、环保的水稻生产新技术,是生产有机稻米的重要途径之一。其特点是:通过覆盖于地表的纸膜,创造一个有利于水稻生长而不利于杂草生长的环境条件,并降低水分的棵间蒸发。完全摒弃了现行高农药、高化肥、高残留、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在生产过程中完全不用化肥和农药,具有保护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优势。目前该技术主要以简易覆膜机与人工插秧分段作业或完全人工作业为主的传统有机水稻种植方式,存在绿色有机水稻生产中覆膜、插秧关键技术环节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低下,以及劳动强度大、生产作业成本高的问题,制约水稻纸膜覆盖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另外,目前使用的各类插秧机都是采用盘式秧苗,作业时需要人工将盘式秧铺放在秧箱斜面上,需要大量的人力运苗、铺苗作业,同样存在劳动强度大、插秧作业效率低、生产作业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机械化程度高、作业效率高、有利于降低作业成本的带状秧苗水稻覆膜高速插秧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带状秧苗水稻覆膜高速插秧机,包括底盘和安装在该底盘上的悬挂架,以及挂接在该悬挂架上的插秧机构、秧箱,还包括设置在插秧机构前方的覆膜装置,且该覆膜装置位于该悬挂架下方,由纸膜辊、架体、覆膜辊组、托膜架、压膜边辊、切膜刀、切膜操控机构组成,架体安装在该悬挂架下方,纸膜辊沿横向可转动地设置在该架体前部,位于该纸膜辊后下方可滚动地设置覆膜辊组,且该覆膜辊组以纵向中心线为基准沿横向向左右依次对称排列,位于该覆膜辊组正后方,且在该插秧机构前下方,该架体两侧左右对称可滚动地设有压膜边辊,与该覆膜辊组和压膜边辊下边缘相贴设有托膜架,该托膜架为沿横向等间距栅格形状,该托膜架前端上撬并与该架体铰接,切膜刀沿横向设置在该插秧机构后方,该切膜刀通过两侧刀杆可上下摆动地铰接设置在该架体上,该切膜刀的刀杆末端与切膜操控机构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位于所述秧箱两侧对称设有支梁,两个托架上端分别与左右两个支梁铰接,该两个托架下端可滚动地支撑设置带状苗卷,在该带状苗卷上面设有弹性压杆,该带状苗卷的展开苗带压贴在该秧箱倾斜面上,该带状苗卷的展开苗带下表面与沿所述秧箱斜面设置的倾斜输送带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覆膜辊组包括前后平行排列两个覆膜辊,该两个覆膜辊端轴可滚动地支承在两侧纵梁上,该两侧纵梁纵向中点位置与该架体铰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状秧苗水稻覆膜高速插秧机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插秧机构前方设置覆膜装置,该覆膜装置的架体前部沿横向设置纸膜辊,这样作业时将纸膜安装在纸膜辊上,纸膜夹装在托膜架和覆膜辊组之间,并沿托膜架上面向后展开,纸膜后端左右两侧被设置的压膜边辊压贴在该托膜架后端两侧,使纸膜展开定位,随着插秧机高速前进,纸膜被平铺在等待插秧的地面上,插秧机构在纸膜上完成打孔插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高速插秧机上设置覆膜装置,实现了覆膜、插秧一体机械化作业,解决了覆膜与人工插秧分段作业劳动强度大、生产作业成本高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带状秧苗,可以显著缩短辅助供苗时间,大幅提高工效。所以得到了机械化程度高、作业效率高、有利于降低作业成本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状秧苗水稻覆膜高速插秧机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带状秧苗水稻覆膜高速插秧机的覆膜装置仰视图。
图中:底盘1;悬挂架2;秧箱3;支梁4;托架5;带状苗卷6;插秧机构7;纸膜辊8;纸膜9;架体10;覆膜辊组11;托膜架12;压膜边辊13;切膜刀14;切膜操控机构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未经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997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