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蓄冷节能空调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398648.4 | 申请日: | 2014-07-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633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 发明(设计)人: | 蔡湛文;彭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西屋康达空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刘克宽 |
| 地址: | 52821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蓄冷 节能 空调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空调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蓄冷节能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筑中空调能耗呈加速增长趋势,占建筑物总用电量的50%以上,使得电力系统负荷峰谷差急剧增加,电网负荷率明显下降。空调不仅耗电量大,而且其冷负荷高峰时间与城市用电尖峰时段相吻合,加剧了谷峰供电不平衡,使峰期供电不足的问题更加严峻,解决峰谷供电不平衡的一个重要策略是采用蓄冷空调系统。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节能减碳的概念亦越显重要。虽然采用蓄冷空调系统能够有效缓解峰谷供电不平衡,但是一般的静态的蓄冷空调系统,由于长时间运转所积累的能耗巨大,严重影响其制冷效率,从而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环保节能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的、动态的水蓄冷节能空调系统。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了一种水蓄冷节能空调系统,包括空调机组、蓄冷水箱、末端设备和电动水阀,空调机组包括依次连接组成制冷回路的变频压缩机、冷凝压力变送器、翅片换热器、制冷膨胀阀和壳管式蒸发器,电动水阀包括第一电动水阀、第二电动水阀、第三电动水阀和第四电动水阀,蓄冷水箱与末端设备通过管道连接构成供冷回路,供冷回路包括供水管路和回水管路,供水管路设置有第二电动水阀,回水管路设置有第一电动水阀,蓄冷水箱的供水口设置有冷冻水泵,蓄冷水箱的供水口经所述冷冻水泵后经第四电动水阀连接所述壳管式蒸发器的入水口,所述壳管式蒸发器的出水口经第三电动水阀后连接蓄冷水箱的回水口。
其中,所述冷冻水泵为变频冷冻水泵。
其中,所述翅片换热器与所述制冷膨胀阀之间设置有干燥过滤器。
其中,所述变频压缩机与冷凝压力变送器之间设置有外置油分离器。
其中,所述蓄冷水箱还设置有补水装置和补水管路,所述补水装置检测蓄冷水箱的水位、控制所述补水管路的闭、通以对蓄冷水箱进行补水。
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创造的一种水蓄冷节能空调系统,晚间低谷电价时段空调机组向蓄冷水箱蓄冷,白天高峰时段再通过蓄冷水箱供冷,从而实现错峰用电,避开以火电等非绿色电力为主的用电高峰时段,能减轻市政电网在用电高峰时段的负担,减少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实现节能环保。空调机组采用变频压缩机,可以根据蓄冷水箱的回水温度的变化对压缩机进行无级调节控制,提高机组部分负荷下的性能系数,降低不必要的能耗,有效节能。同时空调系统在翅片换热器前端配置冷凝压力变送器,能够根据环境温度和冷凝压力的变化,调节翅片换热器上的冷凝风扇的转速,因为在向蓄冷水箱蓄冷的期间,室外环境温度变化较大,通过调整冷凝风扇的转速,可进一步降低能耗,实现空调系统整机的节能。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发明创造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创造的一种水蓄冷节能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变频压缩机,
2- 外置油分离器,
3- 冷凝压力变送器,
4- 翅片换热器,
5- 干燥过滤器,
6- 制冷膨胀阀,
7- 壳管式蒸发器,
8- 蓄冷水箱,
9- 冷冻水泵,
10- 末端设备,
11- 第一电动水阀,
12- 第二电动水阀,
13- 第三电动水阀,
14- 第四电动水阀,
15- 补水装置,
16- 补水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作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创造的一种水蓄冷节能空调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空调机组、蓄冷水箱8、末端设备10和电动水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西屋康达空调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西屋康达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986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