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98313.2 | 申请日: | 2014-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457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周乐武;王继超;王立江;张国华;郑启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51 | 分类号: | H01R12/5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绝缘本体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相关现有技术可参阅于2011年11月11日公告的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416236号所揭示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延长绝缘本体的焊接脚,所述金属外壳设有向下延伸的安装脚。当电连接器组装至电路板时,需要将导电端子焊脚与电路板上插孔一一对应,且焊接时需要进行反面焊接,大大影响了组装效率。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电连接器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简单的电连接器。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焊接于电路板上,其包括第一绝缘本体、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内的第一端子组及包覆第一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第一主体、自第一主体水平向前延伸的舌板、自第一主体后端向上延伸的第一竖直部及第一竖直部末端水平向后延伸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设有顶壁、底壁及后壁,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一侧设有自底壁向下延伸的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安装部另一侧设有上下贯穿第一安装部的安装孔。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外壳包括前壳体及后壳体,所述前壳体围设舌板周围形成一对接框口,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对接框口位于所述电路板的下方。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部底壁定义为安装面,所述安装面高于对接框口。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第二绝缘本体,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包括第二主体自第二主体后端竖直向上延伸的第二竖直部及自第二竖直部顶端水平向后延伸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绝缘本体自下至上组装至第一绝缘本体。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安装部底部设有向下凸伸的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设置于远离第一定位柱的一侧。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前壳体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及两侧表面,所述两侧表面进一步自后端向上竖直延伸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中间部位开设有开口及自开口上缘向下弯折延伸的插接脚,所述插接脚用以插接于电路板上。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镶嵌成型于第二绝缘本体内的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共同构成USB3.0的端子。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分别设有向下延伸出第一、第二安装部的第一、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第二焊接部前后排列且向下延伸的长度小于第一定位柱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沉板式组装于电路板上,第一安装部一侧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定位柱另一侧设有上下贯穿第一安装部的安装孔,所述第一定位柱用以导引电连接器组装至电路板上,所述安装孔用以安装螺钉加强电连接器固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装于电路板上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与图1相似,但取自另一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用以沉板式焊接于电路板上200,其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的导电端子3、组装于绝缘本体1上固定导电端子3的定位座4及包覆绝缘本体1的金属外壳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983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电力线路防脱落接地线线夹装置